城門河相隔四年復辦龍舟競渡

已複製連結
還有不足一星期就是端午節,沙田城門河相隔四年復辦龍舟賽事。香港龍舟代表黎家俊將第二次參賽,雖然有一段時間沒有比賽,但對他的「好拍檔」龍舟依然熟悉。
香港龍舟代表黎家俊表示:「沙田龍船最主要物料是玻璃纖維,玻璃纖維的特性是輕身,龍船速度相對較快。我們給予多少力就會去多遠,如果我們起步槳頻好快,龍船的動力會大。」
比賽以小龍和標準龍為主,由鼓手、划手和舵手合力完成賽事。小龍設五行「欄位」,而標準龍則有十行,分別容納十和二十位划手,隊員坐甚麼位置一樣講究。
黎家俊又表示:「以十人小龍為例,首兩欄的隊員不一定最大力,但他們的節奏感、頻率的感覺要掌控得很好,因為他們負責帶領後方的隊員划出應有的槳數。而中間坐第三、四欄位置一定是重量級,有力量,令龍船重量更多向下墜,增加與水的接觸。」
除了玻璃纖維的龍船,部分傳統灣頭賽事,例如鴨脷洲、大澳等,漁民按傳統習俗使用船身較重、以木製成的大龍作賽,「欄位」達二十二行,可容納超過四十位划手。木龍船受力度而不受頻率影響,所以划手以力量為先,推動龍船走得更快。
整條城門河最多人聚集的地方就是近沙燕橋這裡,因為能夠見到龍舟健兒們衝線。
健兒們除了感受兩岸市民的打氣氣氛外,在屬靜水的城門河作賽,亦要考慮不同的環境因素。
黎家俊指:「城門河越近岸是第一線,第一線較淺水,第三至五線水位較深。水位越深,阻力越小,變相划手相對容易爬,所有比賽線道都是大會抽籤形式決定。如果無風無浪的情況下,處於靜水的情況,龍船不受環境因素影響。如果逆風,風向著我們吹,划手划一槳,風令我們後退一槳,所以對我們阻力和困難相對提高了。」
沙田龍舟競渡將在6月22日上演,黎家俊表示,焦點賽事包括五百米男子中龍和女子三百米鳳艇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