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商會指貿易戰下中東值得深耕 當地經營二十年港商稱生意不易做
發佈日期: 2025-05-10 17:13
国际



行政長官李家超兩次率商貿化表團到中東,有商會就指中美貿易戰下,中東作為新市場值得深耕。但有在中東經營了二十年的港商,認為當地生意不易做。
李國明經營護理產品逾三十年,早在千禧年已到中東覓發展先機,至今兩成業務在中東,橫跨沙特、科威特等海灣阿拉伯合作委員會六國。不過他認為要與當地人做生意並不容易。
加美敦集團主席李國明說:「你見一次做不到生意,可能見兩、三次也不行。兩、三次即兩、三年,我們擺展覽也廿多年,你可以想像一下。他們會特地飛過來,到我們的廠房看。做中東生意,沒有耐性是做不到。」
人人都想「搵中東錢」,但又是否人人都可以呢?
李國明指出:「他們購物是不需要透過代理商,香港角色大部分也是做代理。第二是他們金融體系與我們的又不同,所以這也很難。唯一可幫到中東,可能是建築行業。專業服務業、珠寶首飾也可以,因為他們買很多。」
香港中東經貿協會創會會長沈運龍表示:「他們較喜歡投資內地,經香港投資到內地,在合約方面較放心,法律、審計適合他們一些,所以在貿易方面或投資國內科技、創新行業、新能源方面,我相信應該很受歡迎。」
沈運龍七十年代末已在中東經商,見證中東發展的他指,當地市場非常龐大。
沈運龍稱:「歐洲每況愈下,美國基本不與你做生意,表明打壓你、圍剿你。這樣發展下去,多一、二十年,(中東)仍是很有機會擴展的市場。(中東的錢)不易賺才要去賺,你明知那裡有錢,但不輕易給你,真的要(及早)打好關係。」
根據貿發局數據,海合會去年為本港第11大貿易夥伴,佔香港環球貿易總額約百分之2。海合會六國中卡塔爾排第二,去年貿易額高達16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