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清講楚|蔡若蓮:關稅戰暫無影響學術交流 自資院校超收非本地生收警告信
發佈日期: 2025-04-27 11:30
关税战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稱,暫時未見到國際局勢影響本港跟歐美的學術交流,相信本港有優勢吸引更多學者,估計未來十年,內地、本地以及其他地方八大教職員,會維持「433」比例。
關稅戰持續,外界都關注會否擴展至其他方面,例如學術交流,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本台節目《講清講楚》稱,一直有留意。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暫時未有收到任何因為這個政治問題,影響了學術和教育之間的交流。與歐美的院校學生交流協議也繼續進行,我們都見到在這樣環境下,更加珍惜民間之間友誼。」
她稱,本港學術環境及政府投放相對穩定,這兩年反而吸引多了海外學者來港教學或研究。不過直至本學年,本地八間資助大學的內地教職員增至約四成,本地及其他地方分別佔約三成,是否健康?
蔡若蓮稱,本港近年推動創科,內地有不少這類學者,不排除大學因而增聘多了。她強調大學重視國際化,相信未來十年這個比例會維持。
蔡若蓮指出︰「國家有教育強國建設綱要,他們(內地)都十分需要這類尖端學者留在國家,所以我又看不到會有很大量可以被我們搶到。會否達到五成,我又不覺得大學會在這個階段進行。當然,將來以我們國家教育發展高速的程度,以及多年以來,那麼多人到海外留學或海外學習,會否因為這樣的環境變化而考慮回流,這方面我們也不排除。」
她反而認為,將來若有更多配套,例如北部都會區的大學城建好,可進一步提高八大非本地生四成上限的比例,亦即逾6,000人。
不過,現時部分自資院校相關收生已超出上限,最高達六成。蔡若蓮稱,或因這類院校學生的流動性大,難以準確估算,但強調有發警告信。
蔡若蓮說︰「我們亦都會記錄在案,包括亦都會將這個警告信的訊息給予學歷評審局。這個對於自資院校來講是很嚴重,因他們開辦課程或續牌及發展,都是要看他們質素,所以這個評審,他們都是非常非常之重視。」
不過她稱,始終已收生,相信情況都要需時糾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