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首宗本地個案82歲婆婆居鑽石山鳳德邨 料或邨內感染

發佈日期: 2025-10-26 16:3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本港錄得首宗基孔肯雅熱本地個案,涉及一名住在鑽石山鳳德邨的82歲婆婆,初步估計有機會在邨內感染。附近一帶20座大樓,共8,000戶、過萬人有較大感染風險。

據了解,婆婆住在雪鳳樓,衞生防護中心稱,她本月18日開始出現腳踝腫痛,4天後即上周三,痛楚蔓延至手及腳,到私家醫生求醫,翌日到廣華醫院急症室,確診感染基孔肯雅熱。由於患者過去個半月,包括潛伏期無外遊紀錄,因此確定為本地個案。

她的活動範圍主要在鳳德邨一帶,包括晨運及到街市、商場購物等,中心相信感染源頭在屋苑內。已即時加強該處的滅蚊工作,附近20座大樓,共8,000戶過萬人有較大感染風險,呼籲10月1日後,有發燒、關節痛等相關病徵,致電熱線21252373。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稱︰「我們在過去錄得46宗輸入基孔肯雅熱個案中,檢視這些患者住址及行蹤、出沒地方,我們發現不到有任何先前輸入個案曾來到鳳德邨這裡。調查發現,這個婆婆主要集中在鳳德邨,可能這屋苑或一帶範圍,有病徵較輕微,沒被診斷個案,近期或10月份內曾出沒,遭屋苑或這範圍的蚊子叮咬,從而感染蚊子再傳人。」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指出︰「白紋伊蚊生活狀況,活動空間大約是半徑200米範圍內,即如用這估算,屋苑內7座大樓,旁邊都有一些大廈會受影響,估算約20座大樓附近市民,需要我們了解,未來工作要積極找出有沒有市民有徵狀要跟進。」


【延伸閱讀:基孔肯雅熱】

患者感染基孔肯雅熱後會出現發燒和嚴重關節痛。「基孔肯雅」是源自非洲馬孔德語中的一個詞,意思是「變得扭曲」,描述患者關節疼痛彎着腰的模樣。其他常見症狀包括肌肉疼痛、頭痛、噁心、疲倦和出現紅疹。症狀通常是自限性的,一般持續數天。但有些患者的關節痛可能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由基孔肯雅熱所引致的嚴重症狀及死亡十分罕見,並多數與其他已存在的健康問題有關。大部分患者可以完全痊癒。在偶爾的情況下,基孔肯雅熱病毒可引起眼、心臟及神經的嚴重併發症。新生兒、年紀較長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出現重症的風險較高。

治理方法:
目前沒有特定的抗病毒藥物治療基孔肯雅熱,治療方法主要是紓緩症狀,包括使用退燒藥、止痛藥和補充體液。

資料來源:衞生署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