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修訂《私營醫療機構條例》將規管所有診所 具牌照結業須先告知衞生署

發佈日期: 2025-05-21 18:46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政府修訂《私營醫療機構條例》,將規管所有診所,10月中起接受有關牌照申請。

政府2018年訂立《私營醫療機構條例》,為私營醫療機構引入規管制度,但至今只有醫院及日間醫療中心受規管。

醫務衞生局宣布周五會刊憲,以「先訂立、後審議」形式,擴大規管範圍,10月13日起,接受診所牌照申請,預計一年後生效。

持牌人須遵守相關法律及牌照條件,當局會就人手及設備等要求,制定實務守則。

至於不多於五名註冊醫生或牙醫執業的小型執業診所,現行已有規管醫生的法規,申請豁免書後可繼續營辦。

牌照生效後,會依例禁止未註冊處所使用醫學、醫療等字眼,防止誤導公眾。

本月初突然停運的仁滙醫務集團,正屬目前未納入《條例》規管的診所,在立法會大會,有議員關注《條例》只針對診所設施及安全標準,仁滙事件衍生的預繳式收費問題,不在規管範圍內。

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員陳凱欣說:「在這段時間內,如何規管醫療機構,做一些商業運作,可能有些灰色地帶。」

署理醫務衞生局局長李夏茵指:「今次涉事公司在專業方面不是很相連,而是營商手段,如真的要結業,具牌照診所須先告知衞生署。」

經民聯/西九新動力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員梁美芬詢問:「特別在醫療的預繳式,健身中心最多是不能去,蝕了錢可慢慢追,醫療的可否由負責醫療的部門(處理)?」

李夏茵表示:「預繳式亦要就各行各業不同情況去釐定,我舉個例是,某些私營機構或醫院,可能預繳式做癌病電療,其實是要快,如有冷靜期,則過了最適合醫治時間。」

她指營商手段是由《商品說明條例》規管,商經局亦已就此議題展開研究。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