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疑針灸後染食肉菌需截肢 兩間涉事中醫診所未營業
發佈日期: 2025-04-30 14:10
港澳



一名男子懷疑接受針灸後感染食肉菌需要截肢,兩間涉事中醫診所仍然暫停應診。
感染食肉菌要截肢的男子,先後去過兩間診所針灸,包括銅鑼灣這間中醫診所,一直無應診,衞生署在診所的環境樣本檢測出甲類鏈球菌。
至於病人到過的另一間上環中醫診所,亦無開門,衞生署仍在聯絡相關的註冊中醫師。
有市民表示擔憂。
李女士表示:「不要光顧不太有名的店舖,政府中醫的好點。」
被問到會否以後不做針灸? 李女士指:「少點、都不會了,過一段時間吧。」
陳先生認為:「不用擔心,中國這麼多人要針灸,不然都死了?不用怕。」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食肉菌感染可由不同種類的細菌引致,甲類鏈球菌是最常引致感染細菌,通常透過皮膚中的傷口,如刮傷、燒傷,或穿刺及手術傷口進入身體。
甲類鏈球菌可存活於咽喉和皮膚上,當進入血液、肌肉或腦脊髓液後,有機會引發致命的疾病,例如壞死性筋膜炎。
而食肉菌感染屬軟組織及筋膜嚴重細菌感染,可經食物或傷口造成感染。包括透過外露傷口接觸到海水,或進食生或未經煮熟的貝殼類海產等。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立法會議員陳永光稱,本港有8,000多個註冊中醫師,都有針灸資格。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陳永光指出:「針灸其實是註冊中醫本科學位中,本身學位已有課程的必修科,香港現時法例有兩種人可做針灸,註冊中醫師和物理治療師,讀過九個月的相關針灸課程,在皮膚上針刺前會做消毒,然後醫生要再做相關消毒,整個過程是有指引。」
他相信今次是個別事件,不會影響中醫業界形象。
【延伸閱讀:甲類鏈球菌感染】
甲類鏈球菌,即化膿性鏈球菌,是一種存活於咽喉和皮膚上的細菌。有些人可帶菌而沒有任何病徵,有些則可能會出現不同嚴重程度的感染。絕大多數甲類鏈球菌感染只會引起輕微及常見的疾病,例如喉嚨痛(又稱鏈球菌咽喉炎),膿皰瘡等皮膚感染和猩紅熱。在少數情況下,甲類鏈球菌會導致嚴重甚至致命的疾病。
甲類鏈球菌感染在全年任何時間皆會發生。然而,外地數據顯示鏈球菌咽喉炎和猩紅熱在冬季及春季較常見,膿皰瘡則在夏季較常見。
甲類鏈球菌感染一般會引起輕微不適,症狀包括喉嚨痛、頭痛、發燒和皮疹(猩紅熱),而膿皰瘡的症狀包括泛紅和痕癢的皮瘡,以及黃色的結痂。至於侵入性甲類鏈球菌疾病,根據受影響的身體部位,可出現其他症狀。早期病徵包括高燒、發冷、頭暈、噁心和嘔吐、嚴重肌肉酸痛、及傷口部位疼痛加劇、出現腫脹和發紅。如出現鏈球菌中毒性休克綜合症,嚴重症狀包括低血壓、心率過快、呼吸急促,甚至器官衰竭的情況可以很快出現。
資料來源:衞生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