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倡工人對安全疑惑積極發聲 申訴專員指建造業意外罰款阻嚇力不足

發佈日期: 2025-04-16 19:17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申訴專員公署揭發,建造業安全文件懷疑造假,工會提醒前線工人,若有安全疑惑應積極發聲。

建造業涉及高風險作業,例如搭棚、吊船、吊運、密閉空間等,根據法例須由合資格人士先做風險評估,確認安全才可工作。

合資格人士包括已受訓或有足夠經驗的人,例如年資達十年或以上,未必一定是專業人士。

針對申訴專員公署揭發安全文件懷疑造假,工會指工人難以發現文件有可疑,呼籲若有疑惑要出聲。

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思傑說:「不是一個常態,但你說是否少數?我認為未必是少數。絕對是因為貪快,或根本安全的投入資源不足,工人見到有危險性發生,應該積極發聲,反映他們看到東西,促使去改善,工人不需用生命去博。」

申訴專員公署今次調查,發現2018至2023年間,涉及建造業意外的定罪罰款,平均僅8,000至約1萬元,被定罪最多的承建商,六年間共被定罪77次。

申訴專員陳積志指:「相對高昂的工程費用和巨大金錢收益,區區數千元,阻嚇力明顯不足,可見部分頑劣的建造業承建商顯然是慣犯,他們根本視法律如無物,漠視職安健的程度實在令人震驚。」

工業傷亡權益會指,雖然前年修例後,罰則已大幅增加,但判罰結果變化不大。

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蕭倩文表示:「家屬也有反映,過往有輕判情況,因為始終一條人命,我們需檢討,究竟在哪方面出問題,令法庭有這判罰,會否是蒐證不足?或檢控方向上有問題?」

勞工處回應申訴專員公署調查,指已按建議展開多項跟進工作,包括引入新科技協助執法,增加對安全從業員的監察,令他們更嚴謹履行職責。以及加強與發展局和屋宇署的合作等。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