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多处拜山人潮络绎不绝 有市民称祭品价钱较去年贵
發佈日期: 2025-04-04 13:10
港澳



市民在清明节前往扫墓,有市民表示,祭品的价钱较去年贵。
钻石山坟场一带实施封路,来拜山的孝子贤孙带同香烛冥镪和鲜花等,大包细包步行上山。
有市民指百物腾贵,就连祭品亦都一样。
郭先生说∶「可能都三、四千元,连同祭品,应该有通胀,应该比去年贵,可能贵一成左右,这些都不能节省,要买都是一份心意。」
辛先生表示∶「鸡、卤水鹅、烧肉和水果,年年都是这几样东西,(大概用)500元左右。」
陈太称∶「买两包衣纸包往年200元,今年要300多元。」
民安队派员巡逻,不时广播提醒市民小心山火。食环署提醒来扫墓的市民要小心处理火种,只可在指定化宝炉或铁桶内燃烧香烛祭品。
在柴湾华人永远坟场,来拜山的人络绎不绝。旁边的哥连臣角新厦灵灰安置所,市民要排队等候上扶手电梯。
同去年一样,市民使用化宝炉需预约登记或即场取筹,轮候时间要大约一小时。如果不想等候,可将祭品放在一楼的化宝衣包收集区,由食环署职员即日代为火化。
【延伸阅读:清明节】
自古以来中国人重视慎终追远,早于西周时已有祭墓之俗。清明节一说是由古代的寒食节演变而来,其中一个由来是春秋战国时,为了祭奠晋国重臣介子推遭火焚而死,晋文公下令老百姓禁止生火举炊,即所谓「寒食」,此后习俗便发展成为寒食节。时至今日,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清明节除了是传统节日,亦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到清明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资料来源:中国文化研究院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