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登记册等百年簿册将搬入新入境处总部 新「图书馆」湿度控制更精准

發佈日期: 2024-06-09 09:12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入境处总部还有数天,就由湾仔搬入将军澳新大楼。要搬的除了基本设备,还有一个保存多本有过百年历史簿册的「图书馆」。

所谓的百年簿册,指的是这些,部分151年前已经存在,揭开清朝同治12年的「死亡笔记」,大部分资料都是用毛笔右至左写上,以往医学不昌明,不少婴儿出生不久就夭折,死因只是现今很普通的「肚屙」、「惊风」等。

有死必有生,出生登记册纪录的就跟现时的出世纸差不多,包括父亲的职业,有人是「道士」,大部分都做「农夫」、「水手」,还有「蛋户」,不是指「卖蛋」,对照英文是船夫意思。

当时知识水平普遍较低,不少婴儿都「无名」,包括手写婚姻登记纪录在内万多本「宝册」,自1979年入境处取代前注册总署后,就存放在湾仔入境事务大楼。

总入境事务主任李咏心称:「一本本册簿看起来很冷冰冰,但实际上这些不只是一本本簿册,更是实实在在每位市民在港生活留下的足迹,真是一个宝藏。」

不过这个簿册「图书馆」即将成为历史。随住入境处总部搬到将军澳,「图书馆」都要搬。百年历史的文物,要如何搬?

李咏心表示:「搬运前一年已预备,所有登记册盘点、编上号码,按登记册的年份、地区及类别,与搬运公司开了多次会,如何可以搬运,将登记册包好,放入特制纸箱内,编上号码之后才运送。」

这些那么珍贵的登记册已逐步搬去将军澳新总部,但同样有三十多年历史的夹万及书架,就会永远与湾仔入境事务大楼一样,成为回忆。

其中约九千本已来到「新家」,新的「图书馆」,温度、湿度控制更精准。

1995年11月起,出生及死亡登记册已不需要再手写,余下婚姻登记纪录仍要继续逐本保存。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