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先导计划以黑水虻处理鸡粪及厨余 负责人指处理量较原定多一半

發佈日期: 2024-05-20 07:07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政府去年推出黑水虻先导计划,引入生物转化回收技术,透过幼虫处理鸡粪、厨余。

「幼虫兵团」出动,这些黑水虻不是害虫,而是环保先锋,吃鸡粪、沼渣和我们的厨余。这间生物科技回收公司去年参加政府先导计划,免费租用屯门环保园厂房。4,000万条虫在大缸内齐齐出动,每天能处理约16.5吨有机废物,包括全港四成多鸡粪,被形容为「大自然清道夫」。

生物科技回收公司行政总裁曹渭仁说:「这些虫基本上甚么都吃,硬壳、骨头、硬皮、鱼鳞它们吃不到外,所有肉都吃到。」

一只黑水虻只有约40天寿命,公司从内地引入虫卵,最「大食」是出生后第5至20日幼虫期。步入「中年」,成蛹前会被筛选。幼虫虫粪经发酵及沉降,转化为有机肥料,可改善土质、抑制细菌。

至于幼虫经烘干后,成为虫干、虫粉,含丰富蛋白质,适合做饲料,还可以变成虫油。不要小看虫油,它们含月桂酸,可以用来制作护肤品、面膜、制药,甚至航天的润滑油。

曹渭仁表示:「所谓转废为能、转废为宝,大家不要小看所有废物。我们可做到一个双赢局面,可以处理到废物,同一时间为社会产生经济效益。」

项目开展一年多,负责人指,处理量比原定多一半,投资过千万有微利。

计划营运期八月完结,环保署指,将改为试用「厌氧消化」技术,将鸡粪转化成沼气发电;又指黑水虻不适合处理厨余,因为要用不少额外土地,但回收公司不认同,认为黑水虻效益大。

曹渭仁称:「我们没有第二次污染,没有产生第二种废物,用厌氧消化方式,要处理很多污水,要处理很多沼渣。」

他指要做到「绿色香港」,回收方式更应多元化。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