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档案】战前唐楼化身社区空间 活化旧建筑
發佈日期: 2024-02-25 09:00
港澳



随着城市发展 ,香港的战前唐楼越来越少,有业主与机构合作,将战前唐楼改造成社区空间,活化旧建筑。
上环这一带高楼林立,不过在夹缝中,仍有这座战前唐楼,它建于1926年或之前,被评为三级历史建筑。
楼下地铺成为街坊的聚脚地,一些「老友记」喜欢来这里缝衣服。这个项目近年在多区寻找「吉铺」,团队看中这里人流多,将地铺变成社区空间,给公众使用。
One Bite Social项目经理Stephanie称:「这个三岔路口聚集了很多人会在此经过,我们经常都说它是社区的‘支柱’,让街坊可以自由出入和使用,加强凝聚力。」
这个社区空间项目得以落实,归功于业主的支持。业主几年前买了这座战前唐楼,希望将它活化,但发觉私人保育原来不简单。
业主Vanessa表示:「如果我真的想拆掉它,我随时可以拆掉它,最多被骂,但我们看到香港越来越少这些历史悠久的唐楼。其实当初我感到迷失,如何做保育、如何对得起建筑物,例如这里有社区空间可供使用。」
Stephanie指出:「很庆幸遇到这么好的业主,她让我们使用这个地方,为一座很有意义的唐楼带来新生命。」
有研究指,港岛和九龙近年剩下约160座战前唐楼与洋楼,当中约六成没有被评为历史建筑。负责这项研究的学者希望当局提供更多配套,鼓励私人业主保育旧建筑。
建筑师何尚衡说:「现在大部分战前唐楼与洋楼是私人拥有。除了维修资助计划,商议如何提供经济诱因,例如使用战前唐楼与洋楼,就可以减免差饷或宽免某些税项,令业主及租户更倾向保留及使用这些建筑物,而不是拆卸。」
点击观看节目重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