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数快」防骗警示机制周日推出 市民转数到可疑帐户将接获提示
發佈日期: 2023-11-23 02:13
港澳



警方联同金管局及银行公会等,星期日推出针对「转数快」的防骗警示机制,市民若转数到可疑帐户会有提示。
警方指,今年首三季录得近三万宗诈骗案件,涉款近50亿元,两个数字均较去年同期多约五成。另外,亦有至少2.2万个「转数快」识别代号,即包括手机号码、电邮地址及「转数快」识别码,被用作诈骗或洗黑钱。
警方与金管局及银行公会等合作,推出「可疑识别代号警示」机制。系统将比对警方的「防骗视伏器」资料,若这些识别代号已被列为「高危有伏」,会在市民转帐前弹出警示。
现时已有44间银行及储值支付工具营运商参与,「防骗视伏器」资料库亦会每日不定时更新至「转数快」平台。
金管局主管(金融基建发展)黎巧儿表示∶「主要提醒市民、付款人,收款代号‘高危有伏’,请他三思,再次查证收款人是否可靠,再确定是否要继续交易,付款人是可以继续选择交易。」
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邓月容指出∶「用户是不需要重新登记,现在的平台跟参与机构都会在系统上做提升。」
「防骗视伏器」分为四个等级,为何不将「疑似有伏」、甚至「怀疑有伏」,都纳入警示机制?
警方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总警司郑丽琪说∶「当然要衡量可靠性,因为在‘防骗视伏器’内出现‘红色’、即一定有市民报案,而且一定经过警方处理、去核实,我们相信跟诈骗案件有关,才会稳阵摆入防骗视伏器,再驳去‘转数快’平台。」
警方的「防骗视伏器」推出至今,累计搜寻超过180万次,当中逾一成六结果显示跟诈骗或网络安全风险有关。「防骗视伏器」手机应用程式会在明年第一季加入新功能,包括自动识别可疑来电及网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