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电联审核领消费券资格有市民误以为电骗 议员指不应扰民
發佈日期: 2023-07-05 18:17
港澳


第二轮电子消费券月中派发,政府正审核市民领取资格。但过去一个月,警方已接获二百宗市民求助,查证是否电话骗案,如果不理会审查,当局指或不能如期收到消费券。有立法会议员认为政府审查是必须,但不应扰民。 电子消费券余下2千元即将派发,不少市民最近仍收到来电或短讯,称是政府审核领取消费券的资格。 郭小姐在社交群组收到这类转发短讯,她怀疑是电骗。 郭小姐表示:「因为叫人致电,通常也是很多骗案(技俩),指有何查询按‘1’字,多数见到也不回覆、致电,否则可能上当了。」 但原来这个短讯,是真的审查市民是否在港居住。除了政府消费券秘书处,当局亦委托了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用指定号码致电市民审查,当中有3字头的号码。 不过,若秘书处或承办商以短讯联络,就分别由五个电话号码发送,全部号码是852字头。 有两个电话号码发讯息予申请人,通常是转换支付平台时,提交的资料有错漏,有号码更长达16位数字。市民要记着都不容易。 警方「防骗易」热线,过去一个月接获约二百宗市民查询这类来电或短讯是否电骗。 商业罪案调查科高级督察张文瀚说:「市民对内容抱有怀疑,从防骗角度而言其实是好事。自称消费券计划秘书处或承办商,但内容包括网站连结,用电话录音联络受害人,有连结要求输入个人资料,这些也是骗徒惯常的犯罪手法。」 政府指若市民未有接听秘书处或承办商来电,或未有根据短讯指示联络,可能会影响资格审核工作,或导致未能如期在本月16日收到消费券。 当局解释,如发出短讯或致电没有回覆,当局会暂停发放消费券,直至收到回覆,审核过合资格才会发放,如获通知不合资格,可在14天内提出书面覆核。 有立法会议员指政府审查是必须,但不应扰民。 立法会保安事务委员会委员李梓敬认为:「涉及离岸电话因为超过8个字,有些是‘852’开头,令很多市民有机会(以为诈骗),收到电话也不回覆。政府是否可研究,在本地通讯网络用一些标号,真的显示是政府机构致电,亦需要考虑传统模式,如挂号信、邮件等。」 去年有24万市民,因提早领取强积金被列为提早离港,不合资格领取消费券,最后有17万人覆检成功。 受审查的市民,或要证明未有移民才可领取消费券,需要提供过去36个月在港的租约、工作纪录、购物单据等,但不会直接索取个人资料。政府指若有任何疑问,可致电消费券热线18 5000查询。 当局再次提醒市民,如收到有关消费券计划的来电或短讯,应留意以下事项: ●致电登记人时不会播放电话录音; ●发放的短讯不会附有连结; ●不会向登记人直接索取个人资料;以及 ●只会通过以下特定电话号码致电或发出短讯,如下: 消费券计划秘书处 ➢3852 7500或2241 9400 承办商 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 ➢2852 1009 向登记人发短讯特定电话号码 消费券计划秘书处 ➢852-6059 1120或852-2241 9400 承办商 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 ➢852-5567 3873 承办商 SPS UK&I Limited 凸版资讯(香港)有限公司 ➢852-6115 1226 34849 ➢852-6522 49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