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志】山水之美 在乎皴法魅力
發佈日期: 2023-01-11 22:00
港澳



中国优秀的文人画家大多数喜爱山水,在大自然里闲适自得,精神深处恢宏博大,包容天地山川。中国画技法中的「皴法」,能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和质感,是山水画一个重要文化符号。中文大学文物馆概括了约16种古今皴法,并透过名家作品,展现这种艺术语言的独特魅力。
中文大学文物馆中国书画主任陈冠男介绍其中一幅展品、明末画家邹之麟的《仿黄公望〈溪山无尽图〉》:「邹之麟是明朝末年的人,他本身非常喜欢元代画家黄公望。譬如我们看看这张画,他是如何演绎黄公望的特色?看前景他的树有很多编排,首先是很多棵竖立的树当中,特别有一棵是斜着伸出,这是他们心目中,黄公望的第一个特色。在石的轮廓分布会出现一个英文字母Y字,用以表现‘石分三面’。你在画中会看见一些小石块出现这样的Y字。」
陈冠男续指:「走进山中必须经过迂回曲折的路,这个左右摇摆的构图,便是黄公望的第三个特色;第四特色是在山峰上,会突然出现很多平台,让人站上去观望山水;。最后一个重要特色是黄公望使用一些长的线条皴擦山石,称之谓‘长披麻皴’。」
中国山水画家追求「师古人」,同时要「师造化」。「师造化」是去旅游,感受真正山水,感受大自然天地的灵气,并要写生。
陈冠男说:「黄向坚是明末清初人,祖籍苏州。黄向坚父亲被派到云南当官,经历改朝换代和战乱。他不知道爸爸和亲人是生是死,所以他决定亲身去寻找爸爸。这作品是一个手卷,所描绘的地理位置,是他已经抵达的云南。画上标志着很多现今在云南仍看得见的地方,最特别是云南地理上属喀斯特地貌,所以出现很多类似钟乳石,或者柱石状、嶙峋的山石,跟中原地区所见的风景有很大分别。黄向坚又用小楷标注这些地方名称,譬如柴市、金沙江、挹霞峰、柱石等等。」
中文大学文物馆教育推广主任黄佩仪表示:「‘皴法’其实是画家表现山石的质感纹理,以及阴阳向背的笔法。熟悉山水画语言的人,看到某种皴法,很快就能辨认出画家描绘的是哪种地质、气候,或追随的是哪个门派、哪位画家。譬如‘披麻皴’,是由长短不一的线条交错组成,像极了在山石上铺满麻线,所以叫‘披麻皴’。相传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发明,后来经五代时候董源、巨然的传承,至今仍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