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生命线】 大夫断症:中医针灸治疗疏通经络 常用于肩颈痛及腰骨痛

港澳
2022-11-21 22:00
已複製連結
《灵枢·本藏》:「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针灸是中医治疗的方法之一,原理是透过刺激人体的穴位,疏通相关的经络,来达至治疗疾病的效果。

仁爱堂医疗服务科注册中医师司徒奇恩表示:「临床上最常见的针灸治疗是痛症病人,包括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或颈椎病等;另外,一些内科病在临床上做针灸治疗都有明显效果,例如中风、眩晕、头痛、面瘫、耳鸣、失眠、月经不调、肠胃疾病等。」

由于穴位遍布全身,所以有很多部位都有机会被落针,而落针的位置,一般会取相应脏腑的穴位。

司徒奇恩指出:「痛症就是根据痛症的位置,例如颈椎病来说,例如夹脊穴是在颈椎隔离的地方;另外就是大椎穴,有时候会有肩颈疼痛时,我们会落针在肩井穴及肩中俞的穴位。」

而落针后有酸、麻、痹及胀的感觉,就代表有经气流动,不过每个病人的反应及感觉都不一样,这些感觉有机会持续一至两天。

司徒奇恩称:「所以一般我们中医师会用一些手法,刺激加强刺激穴位,例如捻转、提插等等,但是有一些病人比较气血不足,特别是长者或身体虚弱的病人,这些情况可能针灸的感觉并不大,如果是这样,我们会配合中药治疗,效果会更好。」

而针灸一般留针约10至20分钟,视乎不同的病情而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针灸治疗,应先谘询注册中医师的意见。

司徒奇恩说:「如果病人有严重的凝血问题、严重糖尿病、白血病,或情绪不稳定都不适合做针灸;另外,如果针灸当天比较疲劳、过于饥饿或精神紧张、针灸前曾经饮酒,这些都不适合做针灸治疗。」

今次就为大家推介一款「无花果海底椰红萝卜汤」,有滋润养肺及健脾开胃的功效,特别适合秋天秋燥饮用,不过身体特别虚寒人士就不宜饮用此汤水,因每人体质不同,应先谘询注册中医师的意见。

材料:
无花果 三个 
海底椰 五十克 
红萝卜 一条 
薏苡仁 三十克
南杏 三十克 
瘦肉 半斤 

煮法:
无花果、红萝卜切开,其他材料分别洗净,瘦肉以滚水汆水,再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煲滚后转小火煲二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