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本港近200公里外掠過風力不似預期 大澳僅輕微水浸

發佈日期: 2022-08-25 17:14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馬鞍」以強烈熱帶風暴級別,凌晨在本港近二百公里外掠過。有專家指南海一帶條件不利「馬鞍」發展增強,與預測有落差。

凌晨時分,風普遍由東面吹來。杏花邨岸邊的浪多次高過燈柱。

「馬鞍」凌晨約三至四時最接近本港,在約190公里外掠過。

杏花邨居民劉小姐說:「我行過座與座之間,嘩!簡直把我吹回頭。」

被問到為何還夠膽外出,她回應:「人是有好奇心,是真的,不應該仿效。」

「馬鞍」逐漸遠離,杏花邨天色亦一度好轉。雖然遇上天文漲潮,水位稍為升高,但浪已不及得凌晨的大。

房太稱:「想著(浪)有三米,就試試來先,仍然等候中。」

經歷十四小時的吹襲後,這條橙色膠帶依然非常穩固,未有斷裂。

天文台前助理台長梁榮武解釋指,南海的風切變比預期強,不利熱帶氣旋組織、增強,「馬鞍」亦達不到預測中的颱風程度。

天文台前助理台長梁榮武表示:「增強的條件都不太成熟。今次個風本身不是很強,再加上無強雨帶影響,大家就會感覺到風力不是很大。」

一直是水浸「黑點」的大澳,天亮後的水位慢慢上漲,有海水倒灌和輕微水浸,民安隊人員在行人橋架設擋水板。

大澳居民陳先生指出:「我們棚屋未浸,現在起碼差一呎左右。」

水位在早上七時至八時最高升至3米,很快就回落。

菜檔檔主梁女士說:「這個風是頗好、打得幾好,無風就如幫了我們,若真的打風會很害怕。」

在大澳街市街這條樓梯,平時行落兩、三級都未碰到水,在水漲情況下走落一級,水已浸過腳背。

另一個水浸「黑點」鯉魚門。

有泳客稱:「無浪、哪裡有浪?習慣了,我每天都來。」

居民堆起沙包,加上水閘就萬無一失。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