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不少人未能見離世至親最後一面留憾 有遺體修復師籲用替代方法

發佈日期: 2022-07-17 17:3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疫情下,不少喪親者因未能見至親最後一面,而感到遺憾,有遺體修復師認為,喪親者可嘗試換另一個方式,去表達心意。

80後的伍桂麟,從事遺體修復工作近廿年,他曾在中大醫學院解剖室,推動「無言老師」計劃,鼓勵捐出遺體作教學用途,之後創立社企做殯儀服務。

他認為,遺體修復就是盡量令喪者,回復至貼近生前健康的模樣。

註冊遺體防腐師及遺體修復師伍桂麟說:「對於家人,如果他要認屍,去見一個這樣的至親,創傷是可以好刻骨銘心,會跟著一輩子。我們是真的在結構層面,去幫助先人的遺體的儀容,盡量去重組。可以好好道別下,亦都可以好好再見一面。」

沈女士的爸爸因感染新冠病毒離世,因有傳播風險要封棺,不可以瞻仰遺容,伍桂麟建議她用其他方法替代。

新冠喪親家屬沈女士稱:「選爸爸的一張喪禮的相及程序表,選了一張爸爸揮手的,好像跟人打招呼,亦都好像跟人說再見,用這個印象,去留給送別爸爸的人。好像將這個哀傷輔導,或者哀傷的一個療癒,是加入了在喪禮的整個過程。」

工作同離別、死亡掛勾,伍桂麟對生死亦有看法。

伍桂麟表示:「哀傷是正面的情緒,如果你的至親離世了,而你不哀傷,反而是人不正常。我們還可以做些甚麼,去好好說再見。」

這個是遺物轉化紀念品,是用先人的遺物,包括衣服,或者用過的布料製成的,幫助喪親者抒發情感。

伍桂麟在2019年因在推廣生死教育方面的貢獻,當選十大傑青。

「十大傑出青年選舉」籌委會主席陳立言說:「就算是怎樣困難的環境,或者是不想提及的一些有忌諱的事情,其實都可以更加正面的方法去面對,我們覺得是好值得嘉許。」

今年度的十大傑青選舉正進行中,陳立言希望繼續在各行各業,發掘對社會有貢獻的青年。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