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倡修例將膠袋徵費增至1元目標年底實施 有環團憂存灰色地帶
發佈日期: 2022-06-08 18:30
港澳



政府建議修例,將膠袋徵費倍增至1元,目標年底實施,亦會收緊部分豁免,有環保團體擔心仍會造成「灰色地帶」。
膠袋徵費09年開始在超市及便利店等實施,六年後擴大至所有零售業界,每個膠袋至少收5毫。
政府調查估算膠袋棄置量,在徵費全面實施頭一年,較前一年減少兩成半,但往後數年的棄置量普遍都是上升。
政府建議修例12月31日起,每個膠袋徵費加至1元。部分豁免亦會收緊,例如裝冰凍或冷凍食品,或並非盛載在氣密包裝的食品,不再有豁免。
盒裝雞蛋、用保鮮紙包裹的生肉,有膠盒盛載的藍莓等,修例後不可以取膠袋,包括平口袋。只有買無包裝,或非完全載於包裝的食品,才可以取膠袋,例如街市買散裝水果、蔬菜、生肉或海鮮等,又或只用紙局部包好麵包等。
不過每宗交易原則上只可提供一個免費膠袋,除非會影響食品品質、免費膠袋容量太小等,才可取多過一個。
市民彭小姐指出:「我想會減少些(用膠袋),因為一元經常買,小數怕長計的。」
市民譚小姐稱:「一元不是問題,拿了回去都是扔掉,通常都是自己帶袋。(減用膠袋)作用根本都不大,看你自己個人。」
有環保團體歡迎修例,但擔心部分豁免有灰色地帶,影響成效。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譚穎琳認為:「一些字眼都頗模糊,例如提及到免費袋有破損風險,或者將兩樣物品裝在一起不理想,其實這類字眼很主觀,很難拿捏究竟意思如何,所以如果看似收窄頗多豁免,但同時政府放很多『後門』你走,我們會疑惑是否做到相關效果。」
至於疫情下,不少人買外賣避免堂食,修例後餐飲外賣膠袋仍獲豁免收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