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網上購物騙案按年跌近一成 警方籲市民留意涉防疫用品騙案

發佈日期: 2022-04-14 09:01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本港網上購物騙案去年有六千多宗,按年下跌近一成,整體損失亦減少四成二。警方指防疫用品短缺下,有騙徒趁機騙財,呼籲市民留意。

警方公布去年網上購物騙案,共有6,120宗,按年下跌約百分之八。雖然稍為回落,但相對前幾年的數字仍然高企。

至於損失金額合共達7,150萬元,較前年大跌四成二。

警方指前年防疫用品,包括口罩短缺,導致相關騙案上升。隨著物資較充裕,相關騙案已大幅減少,但仍未絕跡。

今年二月中就有騙徒在社交平台,訛稱出售新冠快速測試套裝。一名21歲女子以「轉數快」繳付6,100元後,騙徒「走數」。

警方指,大部分騙案涉及Facebook,騙徒很容易開專頁及賣廣告。有騙徒更盜用衞生署標誌及商戶名義售賣連花清瘟膠囊。

網罪科總督察葉卓譽說︰「當這些社交平台設在海外時 ,平台或拒絕直接向本港提供一些騙徒身份,用一些社交平台內的即時通訊軟件聊天,騙徒連香港的電話卡也不需要買,令到可追查的線索亦都有限。」

消委會就指,今年首三個月收到涉及網上購物投訴近2,700宗,較去年同期多八成二。其中涉及電器及食品的投訴,分別急增逾一倍。

另外,近年流行「直播帶貨」,有市民花費近八千元購買翡翠及吊墜,之後發現貨不對辦。

消委會投訴及諮詢部首席主任何應富表示︰「收貨後買回來的吊墜及翡翠,不論是色澤、重量、大小亦是不符合預期。承認是用了美顏濾鏡,令貨物變得更吸引。我們介入後,最終公司亦肯酌情安排,退回現金予投訴人。」

警方及消委會提醒,市民網購時應小心謹慎,亦應保留對話和付款截圖。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