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署破獲多宗涉保險騙案 有代理涉串通保單持有人騙約2600萬賠償
發佈日期: 2021-10-25 19:31
港澳



廉政公署上月破獲多宗與保險有關的騙案,當中有保險代理涉嫌串通保單持有人,找外貌相似的癌症病人代保單持有人去做身體檢查,共騙取約2,600萬元保險賠償,四人涉嫌行賄受賄被廉署拘捕。
不少人買醫療、危疾等保險,都是為了在健康一旦出問題時,有多一份保障,但就有騙徒藉機騙取保險金。
廉署指一名保險代理2017年,為一名客戶投保一份年費28萬元的高賠償額危疾保單。一年後透過中介人,安排一名與投保人外貌、年紀等相若的淋巴癌病人,持投保人身份證明文件,冒充他做身體檢查和抽樣本化驗,以虛假確診患癌證明,獲得約900萬元賠償,之後代理分到約200萬元懷疑賄款,而中介人、保單持有人及癌症病人,分得數萬至數百萬元。
廉政公署執行處總調查主任陳家樑表示:「保險公司在索償的階段,其實他們都會做一些詢問,但因為貪污集團有一個保險代理從中協助集團去回應一些提問。」
廉署到上月拘捕涉案四人,包括保險代理、投保人、中介人和癌症病人,介乎39至50歲,他們亦涉嫌用相同手法就另外三張保單索償。
四宗案件涉及兩間本港醫院、三間本港醫療機構和兩間內地醫院,廉署稱是保險公司的醫生揭發事件。
廉政公署執行處首席調查主任張家寶指出:「當他(保單投保人)被保險公司指派的醫生診治及作出檢驗時,發現他(保單投保人)不能說出他所患的癌症病患狀況,甚至接受醫療的紀錄也說不到,這件事因而被揭發。」
有私家醫生稱,每月平均處理三至四宗保險索償申請的醫療證明,都遇過可疑情況。
私家醫生楊超發稱:「跟我說跌倒、扭傷,撞向石頭,腳趾全部斷了,左腳腳趾前面全部斷了,再翻查X光後看到並沒有斷腳趾,她叫我寫她斷了腳趾,於是她就可以向保險公司可能索取更多賠償,但我不會答應她。」
現時保險公司在新做危疾保單時,一般只會口頭查問投保人醫療紀錄。到索償時才調查,有保險業人士認為或造成漏洞。
國際專業保險諮詢協會會長羅少雄說:「客人說自己沒有(欺騙),中介人又確認,保險公司核保部就相信這兩人,如果希望避免(同類事件),最好都是有醫生參與。」
有立法會議員就表示,如要加強審批新做保單,會增加行政開支,最終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保險界議員陳健波表示:「第一保費不會再這麼便宜,因為都有成本,包括驗身、跟進等都不會便宜,(加保費)市民是否接受呢?這個是相當大的疑問。」
陳健波說業界2017年開始,已建立有關索償的中央資料庫,協助掌握相關罪案的趨勢,期望當局繼續加強打擊「騙保」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