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結合AI及磁力共振腦掃描 能較準確偵測早期認知障礙疾病

發佈日期: 2021-07-08 18:59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中大研究結合人工智能及磁力共振腦掃描,可較準確偵測三種與早期認知障礙有關疾病,讓患者以至他們家人及早做準備。

何先生十年前起記憶力衰退、情緒亦出現問題,家人後來才發現患上早期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患者家屬何太表示;「照過磁力共振,但都不太看到甚麼事,他的行為表現,像精神有問題多於腦退化。直到大約2016年說要跳樓跳橋,我們才真正找醫生,其實已耽誤了幾年,如果能早幾年發覺,相信會好一點。」

根據統計,現時每十名長者就有一人有認知障礙,醫生一般以肉眼檢視磁力共振掃描影像,以偵測患者腦部變化作診斷,但初期患者就不容易偵測。

中大醫學院研究找來人工智能幫手,早前分別收集正常及嚴重認知障礙患者各二百人的數據, 包括腦部體積及活動規律,利用人工智能學習及辨認能力進行比對,研發出一套磁力共振腦掃描指數。

前年起對2,100多名患病長者進行分析,發現在診斷輕度阿茲海默症,靈敏度達九成二,較肉眼高出25百分點;診斷輕至中度額顳葉認知障礙症及輕度路易氏體認知障礙症,靈敏度分別有九成六及八成三,檢查只需十五分鐘,系統十分鐘後可得出分析結果。

中大周佩芳認知障礙預防研究中心主任莫仲棠表示:「肉眼未必看到很微小萎縮,所以這技術透過很精準,定量腦體質加上人工智能,希望可以提前兩、三年(診斷到)。」

現時只有私人診所使用這種新技術診症,團隊希望將來可進一步擴展至公立醫院,亦計劃研究能否應用於其他引致腦部變化的疾病。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