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古巴粵劇「老倌」來港演出及交流 順道圓祭祖心願

發佈日期: 2019-03-30 09:15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兩位古巴粵劇「老倌」,獲藝術節邀請來港演出及交流。粵劇與古巴的關係見證上世紀中國人到海外打工,宣揚中國文化的一頁。

一齣《王寶釧》折子戲《平貴別窰》,唱出丈夫臨上戰場前,妻子的不捨。這兩位「老倌」都是古巴人、已近90歲。

何秋蘭在古巴出生,年幼喪父,由廣東開平人方標收養。方標1939年在古巴開辦劇團,何秋蘭4歲開始跟養父學中文及粵劇,15歲當上花旦。但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古巴革命,不少華僑離開古巴,劇團停運,粵劇文化亦開始消沉。

何秋蘭轉到一份中文報館,擔任印刷執字員,退休後才復出。近年多次來香港,但演出和交流不是她主要目的。她有一個心願,是要回養父故鄉開平祭祖。

古巴伶人何秋蘭稱:「因為我很感謝我爸爸教我、教我很多事、教我講話、教我學戲,樣樣是他教我,我來這裡當然要去拜山。」

邀請她們來港的是在美國生活的劉博智,他是攝影發燒友。有次陪朋友到古巴唐人街拍照,在報館認識了何秋蘭,知悉對方心願。

美國堪薩斯大學榮休教授劉博智表示:「她說想去中國,她就像一個普通人那樣,是否古巴華僑想去中國玩一下?她說不是,說我想去拜山。一聽到這個詞,我就奇怪,一個白人要去拜山。首先問,你是白人來的,要拜甚麼山?我說得很清楚,因為我不想她有混淆的意思在裡面。她說是拜我的方標的山,方標不能回家鄉、她要去。我們香港人自己沒有了根、她有。」

2011年劉博智帶著何秋蘭回到開平,見到養父成長的地方及其親戚。

無論路途多遙遠、年紀多大,無法忘記的,是養父教過的每一首粵曲。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