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患玫瑰痤瘡者若不及早治療難復原貌
發佈日期: 2015-11-02 23:43
港澳



香港每十個人就有兩人患玫瑰痤瘡,導致面部長期發炎及臉紅。醫生指,若不及早控制病情,嚴重患者皮膚會變厚,甚至變成「酒糟鼻」,經治療後亦難以回復原貌。
不願意上鏡的阿文患玫瑰痤瘡多年,她表示經常面紅,露出微絲血管,連化妝都遮掩不到,有時要用醫生處方消炎藥控制病情。阿文稱:「壓力大時臉會紅一點,冬天情況會差一些,感到乾。我的姨甥會問,舅母你今天的臉這麼紅呢?好像猴子屁股。」
玫瑰痤瘡會導致血管擴張,大多數在面部發病,因為面部皮膚較身體其他部位血管分布較多。初期面部充血,有微絲血管突出,患者會感到熱及被針刺。
中期至後期會演變成慢性發炎,血管不懂收縮,導致長期面紅及出現一粒粒突起的紅色丘疹。
醫生指,香港每十人約有兩名患者,三分之二是女性,多數在三十歲後病發。但成因不明,醫學界相信或與荷爾蒙分泌失調有關。
不少患者以為患濕疹或暗瘡,自行使用帶有刺激性的類固醇或抗生素治療,加劇發炎,令病情惡化。港大醫學院內科系臨床助理教授陳俊彥建議持續出紅斑就要求醫:「如果這個病不求醫,絕大部分病人慢慢會因為長期充血,皮膚會纖維化,會覺得(皮膚)厚了,或者鼻子像脹大了,當然時間上有些人較短,很快已經變得很嚴重,有些人較久,十多二十年才變。尤其鼻會纖維化,鼻會叫做『酒糟鼻』。」
醫生指,約有百分之五病人持續出現紅斑,用藥後仍未有改善,可考慮接受激光治療,把擴張的血管消滅,就能將紅斑消除。
不過,病情嚴重令皮膚已變厚的患者,激光只能把部分纖維化組織清除,不能完全回復原貌。
醫生指,兩至三成患者亦會在眼睛發病,眼白會感到乾澀、刺痛,嚴重患者眼白更會充血,見到血絲,眼皮表面紅腫,引致結膜炎及生眼瘡。醫生建議患者平伏情緒,因為有壓力或者緊張時,身體的自主神經系統,會令血管容易擴張,加重玫瑰痤瘡病情。另外,飲食都要注意,尤其是紅酒、含咖啡因的飲品、朱古力、芝士、辛辣食物都具有刺激性,令血管擴張,最好要戒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