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逾4億換兩離島海底水管 毋須於海床施工
發佈日期: 2015-04-09 19:36
港澳



水務署斥資超過四億元,更換供應食水到坪洲和喜靈洲的兩條海底水管。工程採用「水平定向鑽挖法」,毋須在海床施工。
兩條原本供應食水到坪洲及喜靈洲的海底水管,使用近五十年,出現滲漏等老化現象,由周公島至喜靈洲一段528米長的水管,今年一月已更換完成。另一段由坪洲至周公島,長二千米的水管,預計在明年第一季完成。水務署指這段水管是全港最長,以「水平定向鑽挖法」建造,不需在海床施工,只需在兩個島嶼地底,及海床下的岩層鑽挖隧道,再鋪設水管。
水務署總工程師梁中立表示:「以往的方式要在海床裡挖走泥土,然後鋪設喉管再回填,而這方式不需要做這動作,完全不牽涉海床挖掘,影響不到航道,影響不到漁民作業,進度亦可以有所提升。」
雖然這方法比傳統的方法優勝,但成本亦較高,預計整項工程要四億一千萬元,比用傳統方法高大約兩至三成。
由於水管要放置在地質夠硬的地方才穩固,有關管道需鑽挖到地底90米以下,施工時要選用有足夠推力的鑽挖裝備,這台鑽挖機推力足足有35噸,是全香港最高規格。水務署指,目前工程進度相當理想,配合定期維修,估計水管至少可用5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