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曾稱港普選須看北京 倘無認同多摩擦
發佈日期: 2015-03-23 23:30
港澳



新加坡和香港關係密切,香港是新加坡早年學習對象,又是主要競爭對手。
提起新加坡,不少香港人都希望本港也有廉價組屋。李光耀大力發展組屋,至今令超過八成新加坡人安居。
居港二十八年的新加坡籍經濟學者曾淵滄指,香港今天想學已經太遲:「五十年來人民行動黨一黨獨大,為甚麼一黨獨大,因為這個(組屋)政策『無得頂』。這個政策是全民支持,李光耀當年很公開講過好幾次。他說社會的穩定其中很重要的,是幾多人是業主,他覺得全民業主是社會穩定重要基礎。(香港)無可能借鑒,因為要做到新加坡的組屋政策,就是要樓價大跌,樓價大跌結果民怨會更大。」
要香港繁榮穩定,李光耀在92年有另一個忠告:「沒有必要在政治上挑戰中國。」
港大八十周年校慶,李光耀應邀出席演講。當時港督彭定康提出的政改方案,受到中方猛烈批評。李光耀認為香港應該有民主,但就指在現實世界,很多時都得不到我們應得的。
英國檔案館解封的文件顯示,香港回歸前,李光耀差不多每年都到訪香港,與港督商討大小事務。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到北京見鄧小平之前,亦先聽取李光耀的意見。
1992年他接受本台專訪時,講到香港前途,他指中國會擔心受香港民主化衝擊:「中方不想香港做中國政治模範,只想香港成中國的經濟模範。如果把民主加上自由市場,帶來繁榮的香港,這樣是向他們的制度作挑戰。他們為何要同意五十年不變,因為他們覺得香港制度更優越?非也,他們之所以同意,皆因香港具有經濟價值。換句話說,五十年後,你以為中國會讓香港有別於廣東嗎?」
他2000年獲香港中文大學頒授名譽博士學位,再來香港,有人抗議他獨裁和歧視,李光耀一貫少理批評:「我來這裡不是要得到香港人的認同。」他又說學生搞錯抗議對象:「他們應該拿著抗議江澤民和錢其琛的橫額,坐巴士去北京,在中南海外靜坐,那我就會視之為真勇氣。」
對於香港的前途,他當時已經斷言,如果得不到中央政府認同,普選無望:「假如香港人能夠游說北京領導人,港人願意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基本法辦事,那麼政制可以有進展,否則行政長官和全港市民將不斷與中央摩擦。」
他又以開玩笑的口吻,說選委會產生的特首沒有認受性:「行政長官沒有認受性,你由四百人選出,下一屆由八百人選出,如你由四百萬有投票權的人選出,這樣很不一樣,這是認受性。」講到香港將來應否有普選,他仍然維持他一貫的看法,要看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