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白露

發佈日期: 2014-09-07 19:13
港澳
二十四節氣:白露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明天是中秋節,今年亦適逢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天氣有何轉變?

白露是秋天的節氣,即是晚上或清晨可看到白色露水的意思。露水四季都有,秋天特別多。因為當天氣逐漸轉涼時,白天陽光普照還很炎熱,但太陽一下山,氣溫便很快下降,晚間空氣中的水分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密集地依附花草樹木上,晶瑩剔透,看似呈白色,因而得名「白露」。

遇上天空晴朗、無雲、風小,令地面散熱更快,露水更多。在清晨,令花草樹葉閃閃發光的它們,原來在古代有藥用功效。早在明朝,醫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已有所記載。露水味甘、性平,屬於軟性水,即較少礦物質、雜質,算是最乾淨及水溶性較強。因此在古代既是藥物,亦是煎藥用的水。

中醫師曹信恩解釋:「露水是陰氣積聚而成的液體,因此其養陰、去燥功效非常強,會用以治理皮膚疾病,例如蟲癬、白癜風等。以前都會用露水醫治,混合外敷藥,敷在皮膚上。有時可治療肺燥的疾病,亦會用露水作為煲藥用的水,跟藥材一起煎煮,可潤肺去燥邪。」

他指古代人更會以露水滴眼明目。露水功效如此多,那現代中醫還會否採集露水呢?曹信恩表示:「現在很多農作物都含農藥。第二,現在城市都多污染,不論雨水或露水都未必太乾淨。第三,現在自來水、蒸餾水或礦泉水都容易買,因此現在都少用露水。」他指現在用蒸餾水代替露水煎藥有同樣功效。

「白露」日夜溫差如此大,因此有句古語指「白露勿露身」,即提醒人白天雖然熱,但早晚已轉涼,千萬不要赤身露體,否則容易著涼。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