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飾公仔大熱再掀文創IP商機 學者冀政府助建商業模式
發佈日期: 2025-05-18 09:01
财经



掛飾公仔大熱,再次掀起文創IP,即知識產權的商機。有玩具商認為,業界最需要是資金,學者就期望政府協助建立商業模式。
用手機發訊息,不時會用貼圖代替文字。
版權代理商行政總裁張鐘儒說:「我們用文字在手機表達時候,其實是比較困難,它缺失語調、表情、語意。但如果你在表情包的時候,『好的,收到』,它就會非常的有趣。」
這個動漫人物2016年面世,由網上免費貼圖,變成要花錢買的實物,每年從周邊產品獲利數千萬元人民幣。
近期掛飾公仔再度盛行,生產商付錢給創作人產生IP,即知識產權的經濟,內地稱為「谷子經濟」,帶動服務及商品零售額前年達到逾千億港元。
莊德仁的玩具公司就由日本引入網絡貼圖人物,包辦設計、生產,這個網絡貼圖公仔佔他公司生意額一半,六成買家是女性,年齡20至50歲。
年初《預算案》就提出在未來五年,支持創造者及生產者推進超過30個文化知識產權項目。莊德仁指市場最需要是資金。
玩具商行政總裁莊德仁指出:「我經常形容簽藝術家回來,其實好像要照顧一個藝人,需要時間和金錢去培養出來。政府那裡,譬如有一些免費場地,或者在一些資助上幫到我們,都差很遠。」
有學者認為,香港過往手辦公仔、模型等知識產權產業,也出現優秀的藝術家,例如由內地公司泡泡瑪特捧紅的公仔Labubu,創作者龍家昇就是香港人。
港大經管學院市場學首席講師范亭亭表示:「他們(泡泡瑪特)把線上線下的渠道完全打通,也就是線下門店是用來吸引消費者,讓他們了解這公仔,但是一旦消費者成為他們的購買者後,他們就會通過線上渠道去了解用戶。我覺得我們香港現在是需要一個非常成熟完整的商業運作。」
她表示數百個知識產權可能只有一個「跑出」,建議政府提供平台,讓本地藝術家多曝光。
【延伸閱讀:「谷子經濟」】
「谷子經濟」是指圍繞二次元作品創作的周邊商品,相關消費文化和經濟形態,「谷子」音譯自商品的英文「Goods」,包括襟章、立牌、掛飾等商品。而在內地,購買周邊商品的行為,就被稱為「吃谷」。
資料來源:中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