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南韓建核潛艇 憂變薩德2.0
發佈日期: 2025-11-26 19:20
國際


歡迎收看《世界觀》。 美國首次批准南韓製造核動力潛艇,但有分折指,這除了是美國改變了朝鮮半島無核化原則,亦有南韓評論擔心,這會變成第二次「薩德導彈事件」,影響南韓企業在中國發展。 南韓總統李在明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月初在慶州會面,並達成多項共識,但兩國會談的細節,在上周的《聯合情況說明書》才公開。除了提及有關降低南韓進口貨關稅降至百分之15外,在最後一項,亦是最重要一項,列明「美國已批准南韓建造核動力攻擊潛艇。美國將與南韓密切合作,推進該造船項目的要求,包括燃料採購渠道」。這是美國首次白紙黑字,寫明南韓可以擁有核武器。 南韓有評論指,是30年的「夙願」成真,南韓於1994年前總統金泳三開始,已持續探討建造核潛艇的可能,但美國始終不肯開綠燈。南韓現有約20艘柴油動力潛艇,為何美國現時會紅燈變綠燈呢? 主要原因是北韓聲稱,正同樣建造核動力潛艇,外界相信平壤是得到俄羅斯的技術支援。除了核動力潛艇,北韓更早於十年前已成功研發「北極星」潛射彈道導彈。美國亦同意,南韓不能無視北韓的威脅。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說:「下一步是核動力潛艇,我們將與國務院及能源部緊密合作,以落實總統的承諾,我認為這反映總統希望有強大的盟友,他希望我們的盟友擁有最好的能力。」 但問題是,《說明書》沒有寫明核潛艇在哪裡興建。特朗普曾表明,核潛艇會在美國費城,由南韓企業韓華集團投資的大型船廠建造,但南韓官員隨後又表示,核潛艇由始至終都會在南韓國內興建。有南韓傳媒指,這分歧反映韓美是「同床異夢」。 最大反應是當然北韓,官方媒體批評,這是「再次暴露敵視北韓的對抗意圖,並將其制度化」,只會引發軍備競賽的「核骨牌效應」,又指美韓使用「北韓無核化」,而非「朝鮮半島無核化」,是否定北韓作為國家存在的現實。 而中方亦就南韓將會擁有核潛艇,表達關切,指韓美核潛艇合作超越商業合作,事關全球核不擴散體系、朝鮮半島,以至地區穩定。 南韓前國會議員金鍾大就警告,建造核潛艇可能會變成「薩德導彈事件2.0」。2016年南韓在境內部署可攔截北韓導彈的美國薩德導彈,引來中方不滿。 南韓在中國的商業及娛樂事業,隨即受到影響,包括限制南韓藝人到中國舉行演唱會,及限制播放韓劇等,南韓稱之為「限韓令」。雖然中方從未正式公布有「限韓令」存在,而限制於近年才放寬,而一提起「限韓令」,仍然是不少南韓企業的噩夢。 有軍事評論家亦認為,如果只為防範北韓,以朝鮮半島海域的水深及海岸線等條件,根本不需要核動力潛艇,認為發展無人潛艇及加強偵測能力便足夠。《華盛頓時報》就引述外國海軍官員暗中嘲諷南韓建造核潛艇,只是追求華而不實的玩具。 我們明天繼續《世界觀》,觀世界。 點擊重溫其他集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