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克被槍殺折射美國深層問題?

已複製連結
歡迎收看《世界觀》。
美國保守派青年領袖柯克被槍殺,反映美國政治兩極化,可能助長政治暴力。到底今次事件折射出美國存在哪些深層問題?
美國保守派青年領袖柯克稱:「加州人潮洶湧,好吧,你們知道如何運作吧,我們將在這裡做幾小時問答,如果我喜歡你的回答,你會得到一頂帽子。」
美國保守派青年領袖柯克,生前最具標誌性的活動,就像這樣,到全國不同大學「演說」,做法較為貼地,在帳篷內與學生就政治議題正面交鋒。
有學生指出:「有很多人像政治領袖,說這個地方是由移民建造的。」
柯克說:「哦,是嗎?好吧,等等,讓我們想一想。首先,是合法抑或非法?美國是由移民抑或殖民者建立的?」
該名學生回應:「殖民者。」
柯克稱:「那不是移民。」
該名學生說:「是的,是的,好吧。」
柯克上周三,一如以往到大學接觸學生,在猶他州奧勒姆市猶他山谷大學演講時,遭槍擊身亡,終年31歲。當局初步調查懷疑,可能與他部分言論取態有關。
柯克發跡於網絡與校園,早在18歲時,有份創立保守派非牟利組織「美國轉捩點」,在校園推廣保守派理念,成為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偉大」倡議最具影響力的「網紅」之一,其播客每月有超過50萬名聽眾,社交平台X帳戶有550萬名粉絲。
不過,柯克生前曾多次發表「惹火」言論,被指旨在挑釁反對者。柯克對墮胎持極端反對立場,認為墮胎等於「大屠殺」,他曾被問到,如果他的女兒十歲時遭強姦並懷孕,他會怎樣處理。他說會堅持讓孩子出生,強調不論在何種情況下墮胎,都是錯誤的。
在槍械管制問題上,柯克強烈支持擁有槍械權利,曾公開指為了捍衛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保障的擁槍權,即使每年因槍擊事件,而不幸死亡的人數增加,也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他曾評論加沙戰事,認為加沙沒有發生饑荒,巴勒斯坦並不存在。在去年大選期間,公開支持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的美國樂壇天后Taylor Swift,近期訂婚,柯克也有發表意見,指希望婚姻能令她變得「更保守」、「拒絕女性主義」及要「順從她的丈夫」。
柯克遭槍殺事件,再次引發美國各界憂慮政治暴力常態化。近年美國針對政要的暴力事件頻頻發生,去年七月和九月,特朗普兩度遭遇暗殺未遂。同年九月,時任副總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競選辦公室遭槍擊。今年四月,賓夕法尼亞州州長夏皮羅官邸被縱火。六月,明尼蘇達州兩名州議員遭槍擊,造成一死一傷。
分析指,柯克遇襲,反映美國社會嚴重分裂,不分黨派政治人物,都可能成為極端分子施襲對象,從總統至政府官員、國會議員,現時還有意見領袖。
美聯社引述專門研究政治暴力和暗殺的學者指出,以往較少看到針對非牟利組織的政治暗殺,認為柯克的襲擊不是針對民選官員,較為不尋常。雖然兩黨人士齊聲譴責暴力,但輿論普遍擔憂兩黨政治對立,正持續加劇社會撕裂。《紐約時報》指出,政治暴力已成為「美國社會結構一部分」,從曾經的「震驚全國」變為「司空見慣」。
專家指,美國過去曾出現的政治兩極分化,通常圍繞特定議題,例如1960年代的民權和越戰,但近期連串暴力事件,並沒圍繞具體議題,雙方缺乏可以共同努力的聚合空間。
我們明天繼續《世界觀》,觀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