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大埃及博物館或成文物歸還契機?
發佈日期: 2025-11-13 19:30
國際


歡迎收看《世界觀》。 歷時20年興建大埃及博物館正式開幕,除了展示古埃及時期的珍貴文物,同時也掀起新一輪文物歸還爭議。到底大埃及博物館有何焦點展品?會否成為各地歸還埃及文物契機? 如同迎接古埃及法老的奢華開場,就像荷李活電影的場景,經過20年的期待和多次延誤,大埃及博物館在吉薩標誌性金字塔的背景下,本月一日舉行開幕儀式。 這座博物館,位於首都開羅郊外著名的吉薩金字塔景區附近,佔地約50萬平方米,展出的文物超過五萬件。走進博物館大廳,隨即看到埃及最著名法老之一拉美西斯二世的花崗岩巨形雕像,雕像高11米,擁有3,200年歷史,氣勢磅礡。 另一焦點,是博物館設有兩個大廳,首次完整展出法老圖坦卡門墓穴逾五千件陪葬品,包括著名黃金面具。這些藏品1922年在南部樂蜀出土,但以往舊埃及博物館沒有足夠空間,一次過展示在墓中發現的所有寶藏。 一位希臘旅客表示:「最吸引我的是圖坦卡門的墓穴,太神奇了,尤其是(黃金)面具。」 也有美國旅客指出:「我是來看古代文物的,我想看看圖坦卡門(展品),這是我在埃及的第二天,所以我甚麼也想看。」 大埃及博物館2005年開始興建,但由於資金、政治及疫情等因素,包括2011年「阿拉伯之春」,觸發政治動盪,令工程延誤,開放首日參觀人數,已達到約一萬八千人次。 業界人士認為,新博物館將成為埃及旅遊業的「催化劑」,數據顯示,去年埃及旅遊收入達到153億美元,折合逾1千1百億港元,遊客數量達到1,570萬人次,埃及政府今年計劃吸引約1,800萬遊客。 就在當地慶祝大埃及博物館盛大開幕的同時,也掀起當地新一輪文物歸還討論,多個民間團體在館外呼籲聯署,要求德國歸還著名的娜芙蒂蒂半身像。 娜芙蒂蒂是埃及法老阿肯納頓的王后,傳說她擁有絕世美貌,也是古埃及歷史中最有權力與地位的女性之一。1912年,德國考古學家在埃及阿馬納遺址,發現娜芙蒂蒂半身像,當時埃及仍是英國的保護國,翌年雕像按當時的考古文物分配制度,被運往德國,目前成為柏林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自半身像在德國展出後不久,埃及當局已要求歸還,隨著開羅大埃及博物館的開放,呼聲越來越大。埃及考古學者、前文物部長哈瓦斯認為,埃及在英國殖民時期的考古出土文物,分配過程並不透明,質疑歐洲「合法取得」埃及文物的正當性。 但柏林新博物館所屬的基金會主張,該半身像是經合法程序移離埃及,強調娜芙蒂蒂半身像不會離開柏林。 除了德國,埃及旅遊和文物部日前發聲明,指埃及已從美國追回36件走私出境的文物,包括羅馬帝國時代的年輕人木乃伊面具,以及同一時期的石灰岩陪葬石碑等。 過去幾年,埃及與多國政府和博物館合作,已從美國、加拿大、意大利、英國等不同國家,追回數千件走私文物。外界關注,隨著大埃及博物館開放,能否促成更多文物歸還。 我們明天繼續《世界觀》,觀世界。 點擊重溫其他集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