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歐倡建「數碼主權」 防美科企獨大
發佈日期: 2025-10-30 19:20
國際


歡迎收看《世界觀》。 美國科企微軟及亞馬遜的雲端服務,先後發生大規模故障,包括本港用戶在內,全球雲端服務大受影響。這次事件令多國再次反思,是否過度依賴美國的科技公司,歐洲國家更計劃要建立「數碼主權」。 微軟周三公布業績前數小時,旗下雲端服務Azure發生故障,Office 365、遊戲Xbox Live、AI助手Copilot,及其他多個網站和應用程式服務,無法連接。 而亞馬遜公司旗下的亞馬遜雲端服務AWS故障,上周亦發生類似故障,全球多個通訊軟件、串流平台、加密貨幣交易,以致航空公司皆受影響。而本台亦一度未能登入美聯社網站,未能下載片段。經調查後,亞馬遜發現這次「死機」,是自己內部程式出現問題,並非受到黑客攻擊。 雲端服務日趨普及,不少程式及服務背後都要靠雲端運作。而AWS主要向政府、企業和個人提供計算能力、數據儲存及其他數據服務。 除了AWS,微軟的Azure,以及Google的雲端服務,佔市場超過五成,加上甲骨文及IBM等,全球雲端服務基本上是由美國科企壟斷。 為雲端服務儲存資料的核心是數據中心,而全球的數據中心亦主要集中在美國,當中單是美國的北弗吉尼亞,數據中心的容量已超過北京、上海及都柏林的總和。 英國科技記者沃克說:「不幸的是這樣的事偶爾會發生,因為這些公司規模大太,以及它們龐大的市場佔有率,當系統出事時會導致連環打擊,及後突然令半個互聯網系統崩潰。」 這次事故再次令人反思,全球是否過度依賴美國科企提供的服務。 英國專家指,事件證明雲端服務需要更開放的市場,以及引入競爭,令英國雲端市場更多元化。更有專家認為,雲端服務涉及高端科技,政府要起帶頭作用,制定法則規定要有兩個或以上雲端服務供應商予消費者選擇,以及鼓勵英國或歐洲雲端服務供應商,建立英國的雲端生態系統。 歐盟更在一年前已意識到,需要建立屬於歐洲的科技系統的迫切性,減少依賴美國科企。而上周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峰會,除了討論俄烏戰事及歐洲防務問題外,亦討論有關建立「數碼主權」的議題。雖然目標一致,但如何建立所謂「數碼主權」,法國及德國有明顯分歧。 法國是傾向建立一套較為封閉式的系統,強調以政府作主導,在核心技術,扶植本土科企與美國抗衡,使歐洲能做到科技獨立自主,自給自足,要完全排除與美國科企的參與。 但德國提倡相反方向,傾向建立較為開放的系統。當中強調以市場作主導,加強歐洲各國合作外,亦不會損害其他國家利益,更歡迎當中有美國科企的參與。 對於如何界定「數碼主權」,德法兩個歐盟大國仍未有一致看法。兩國領袖下月會在柏林就「數碼主權」議題舉行峰會。 互聯網及雲端服務原意是打破界限,令資訊流通。但多國開始意識到,雲端服務過度集中的脆弱及危險,數碼發展亦都需要「主權在手」。 我們明天繼續《世界觀》,觀世界。 點擊重溫其他集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