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日本政局多個可能走向
發佈日期: 2025-10-15 19:20
國際



歡迎收看《世界觀》。
日本公明黨退出執政聯盟後,當地政壇權力版圖出現變動,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及其他在野黨謀求政權交替。朝野政黨之間的角力與拉鋸,亦越趨白熱化,原定下周二召開臨時國會選出新首相,最新發展是朝野政黨未能達成共識,要繼續討論。
歷時約半年的大阪世博會,周一正式閉幕,即將卸任的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儀式上向官方吉祥物脈脈頒發感謝狀。
石破茂一早提出辭職,但隨著自民黨總裁選舉耗時,加上之後公明黨與自民黨結束26年合作,導致選出新首相的臨時國會召開日期一再推遲。首相指名選舉與組閣日程未能敲定,原本準備交棒的石破茂任期意外延長,到下周一在任達385天,將超越前首相菅義偉。
自民黨首名女總裁高市早苗,周二在黨總部重申不會放棄,會用盡一切辦法拼搏到底,深信自己一定會當上首相。又指一旦出任首相,會讓日本經濟變得強大。與此同時,自民黨亦向在野的國民民主黨提出攜手合作。
首相指名選舉,參眾兩院都會舉行,結果有不同的話,以眾議院投票結果為準。如果第一輪投票無人過半,由首兩名進行決選投票。
現時眾議院465席中,自民黨佔196席,仍是第一大黨但議席不過半數。三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連同日本維新會及國民民主黨共有210席,若果聯手推舉一位候選人,足以實現政權更迭。
日本傳媒報道,推舉人選包括現年56歲、國民民主黨黨魁玉木雄一郎,他以「中間偏右路線」聞名,主張減稅、提高養老金免稅額,吸引中間選民,但去年曾爆出婚外情醜聞。玉木早前在社交平台發文,指自己有決心成為首相,又提到想合作執政的政黨,必須尋求在以安全保障為核心的基本政策上,與他達成一致。
在野黨之間的分歧,包括在核能政策方面,國民民主黨背後有電力產業工會支持,所以主張新建與增設核電廠。立憲民主黨立場較保守,認為只在特定條件下,才允許現有核電廠重啟,不接受新建。
另外,立憲民主黨亦反對集體自衛權立法,玉木要求立憲民主黨轉向「更現實的國安政策」。立憲民主黨與國民民主黨,前身同屬日本民進黨,在2017年眾議院選舉後才分裂,兩年後一度討論合併但不成功,到2020年雙方再次討論合併。
由於黨內意見不一,當時國民民主黨代表玉木雄一郎宣布,將根據是否贊成合併進行「分黨」。同年9月,國民民主黨因為「分黨」而解散。由玉木領導的「不合併派」,重新組成新國民民主黨,獲批准繼續使用「國民民主黨」名稱。
當地有政治記者分析,在野黨除了聯手推舉玉木,亦有可能推舉立憲民主黨黨魁野田佳彥出任首相。另一個情況是,三大在野黨未能達成整合,公明黨又兩邊都不支持,投票結果仍由高市早苗出任首相。還有第四個可能,就是石破茂撤回辭職,暫時留任。
有評論指出,無論是高市早苗、玉木雄一郎,抑或野田佳彥上台,若果未能組成執政聯盟,新政府同樣寸步難行。
我們明天繼續《世界觀》,觀世界。
點擊重溫其他集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