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氣候峰會注定徒勞無功?
發佈日期: 2025-10-10 19:20
國際



歡迎收看《世界觀》。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倒數一個月,這場即將在巴西召開的氣候峰會,面臨種種挑戰,多國仍未提交減排新承諾,甚至屆時有多少國家與會都成疑問。
今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下月10至21日在巴西位處亞馬遜的貝倫舉行,是在地理上最接近熱帶雨林的一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今年貝倫氣候峰會,被視為檢視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展的重要一年。
十年前,近二百個國家在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具里程碑意義的《巴黎協定》,設定明確目標,將全球氣溫長期升幅,致力控制在攝氏1.5度以內。《協定》要求各締約方,每五年提交一次氣候計劃的新承諾。其中涵蓋至2035年的新承諾,要訂明更嚴格減排目標同詳細執行藍圖。
原定提交新承諾的截止日期是今年二月,其後延後至上月,不過到現在仍有超過一半《協定》締約方未提交。其中歐盟內部據報有聲音建議,只是提交「意向聲明」,而不是硬性目標。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承認成員國在目標上存在分歧,有需要務實行事,但強調歐盟會在貝倫峰會前,設定2035同2040年的減排目標。
路透社的報道提到,美國總統特朗普試圖帶頭放棄氣候行動,加上多國經濟陷入停滯,歐洲亦優先考慮防務開支,部分歐盟成員國向歐盟委員會施壓,要求放慢其綠色議程。
美國總統特朗普說:「氣候變化,在我看來是世上歷來最大騙局,氣候變化,無論發生甚麼都與你有關,不再全球暖化、不再全球冷化,聯合國及很多其他人所有這些預測,往往出於糟糕的理由,都是錯的。」
在上月聯大會議上,特朗普演說時再一次宣稱,氣候變化是「騙局」。美國是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特朗普今年重返白宮後,讓美國再一次退出《巴黎協定》。美國國務院更已解散負責氣候變化的辦公室,解僱最後一批美國氣候談判代表,貝倫氣候峰會,美國有「缺席」的可能。
與此同時,有些國家就算想參與都有壓力,繼續有代表團關注貝倫在峰會期間的住宿問題,供應不足而且價格昂貴。據報數十個國家的代表團,基於住宿考慮,仍未確認是否與會。
波羅的海國家拉脫維亞,就提出可否視像參與,另一個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據報考慮缺席,又擔心若多個國家都基於成本考慮不派代表團參與,將會削弱峰會任何成果的認受性。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行秘書上月發出文件,指鑑於貝倫的接待容量限制,要求聯合國系統、專門機構同其他相關組織的負責人,審視並減少參與貝倫氣候峰會的代表團人數。主辦方表示住宿問題是「誤解」,已經預留了低價房間。至於是否與會由各國政府自行決定。
在北京,外交部強調,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同行動一以貫之,願同各方一道,攜手促進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推動《巴黎協定》全面有效實施,助力全球綠色低碳轉型。
我們下星期繼續《世界觀》,觀世界。
點擊重溫其他集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