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西方承認巴勒斯坦國有何實際意義?
發佈日期: 2025-09-25 19:20
國際



歡迎收看《世界觀》。
法國、比利時等多國在聯合國高級別會議,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尋求向以色列加大施壓,結束加沙戰事。到底西方紛紛承認巴勒斯坦國,有何實際意義?
法國總統馬克龍說:「時機已到,正因如此,我忠於我國在中東的歷史性承諾,即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民之間的和平,我今天宣布法國承認巴勒斯坦國。」
加沙戰事爆發近兩年,仍未見到停火曙光,包括法國、安道爾、比利時、盧森堡、馬耳他、摩納哥六個國家領袖,周一在紐約聯合國大會年度會議前的高級別峰會上,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建國。而在會議舉行前一天,英國、加拿大、澳洲及葡萄牙分別發表聲明,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強調,巴勒斯坦人建國是權利,而非獎勵,強調不落實「兩國方案」,中東地區就沒有和平。
所謂「兩國方案」,是指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分別建國,兩國和平共存,邊界大致依據以色列1967年六日戰爭前領土劃分,巴勒斯坦以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為領土,東耶路撒冷作為首都,享有完全主權。
目前,聯合國193個成員國中,已有約150個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建國,不過,在國際上廣受認可的國家地位,其確立過程有一定規範。
在國際法中的建國標準,一般根據1933年《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列出要構成一個國家,必須具備四個條件,分別是常住人口、明確的領土邊界、有效統治的政府,以及與其他國家建立關係的能力。
那麼巴勒斯坦是否擁有公約訂明的標準?有意見認為,巴勒斯坦已至少符合其中兩項要求,擁有常住人口,以及具備開展國際關係的能力,但仍不符合「擁有明確領土邊界」的要求,部分領土被以色列佔領,未取得共識。至於公約中另一項標準,「有效統治的政府」,也成為巴勒斯坦人的挑戰。
被視為「兩國方案」領土的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目前分別被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主要派別法塔赫,及武裝組織哈馬斯控制,雙方存在重大政治分歧。
若能加入聯合國,被視為等同事實上承認國家地位,但即使巴勒斯坦滿足公約所有條件,巴勒斯坦代表團目前在聯合國擁有觀察員地位,沒有投票權。無論有多少國家承認其立國,也不會自動成為聯合國正式成員,須獲聯合國安理會批准,美國在安理會擁有否決權。
計劃或已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國家,和巴勒斯坦本身都認為,多國「承認潮」不是空洞姿態。但有意見認為只是象徵性舉動,中國、印度、俄羅斯及許多阿拉伯國家,早在數十年前就已承認巴勒斯坦國,但對以巴衝突的影響非常有限。
英國廣播公司分析認為,巴勒斯坦作為「準國家」地位,多國承認無可避免地具有某種象徵意義,將代表一種強而有力的道德和政治聲明,但所帶來的實際變化可能不大。
我們明天繼續《世界觀》,觀世界。
點擊重溫其他集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