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法國頻換總理有否出路?

發佈日期: 2025-09-15 19:20
國際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歡迎收看《世界觀》。

法國總統馬克龍不足兩年,換上第五位總理,凸顯法國正深陷政治危機。面對國會內外壓力加劇,到底馬克龍有何政治出路?

法國總理勒科爾尼表示:「我們將必須改變,要更有創意、有時更具技巧,更認真地與反對黨合作。我們將需要與過去顯著決裂,不僅形式上、方法上,而且是實質上。」

法國總理勒科爾尼上周三在巴黎總理府,出席權力交接儀式,正式接替貝魯,出任總理。

同日,法國多個城市超過17萬人,參與名為「封鎖法國」大規模遊行示威,不滿預算案削減財政開支,部分示威者與警員爆發衝突,凸顯勒科爾尼剛上任,隨即面對的挑戰。

39歲的勒科爾尼是法國史上最年輕的國防部長,他在諾曼第一個工人家庭長大,大學攻讀法律,曾是一名保守派人士,2017年加入馬克龍的中間派陣營。

2019年爆發「黃背心」示威期間,他協助馬克龍在全國各地,組織一系列市政廳辯論,化解示威者對政客的憤怒,鞏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2022年起擔任國防部長,任內成功游說國會大幅增加軍事預算,近日臨危受命,成為法國不到兩年來第五位總理。

法國政壇之所以再度陷入不穩,是由於時任總理貝魯早前公布明年預算案,計劃削減438億歐元財政支出,遏止公共債務加劇。措施包括取消兩天公眾假期、把醫保支出增幅減半等,引發巨大爭議。貝魯上周向國民議會尋求信任投票,結果一如外界預料,難逃下台命運。

作為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法國公共債務達逾三萬三千億歐元,佔其國內生產總值百分之114,負債程度在歐元區僅次希臘和意大利。

預算案未敲定,加上政治動盪持續,國際評級機構惠譽近日下調法國主權信用評級,由「AA-」降至「A+」,評級展望調整為「穩定」。惠譽預計法國債務規模將持續上升,到2027年可能攀升至佔國內生產總值百分之121。

如何推動削赤預算案在國會過關,成為政府一大難題。新上任的勒科爾尼,正面對與貝魯及貝魯的前任巴尼耶,幾乎完全相同的困境,無法打破國民議會由中間派、左翼和極右翼「三足鼎立」局面。

分析認為,雖然法國沒有憲法機制迫使總統辭職,但馬克龍面臨國會內外的壓力增加,其中一個出路會否是再次提前選舉?但民調顯示,馬克龍的政黨將失去更多席位,反而有利極右翼國民聯盟進一步鞏固在議會地位。

面對政治困局,手上幾乎沒有甚麼牌可以打的馬克龍,可能「打外卡」。他曾在除夕講話中提出公投想法。二戰後的前總統戴高樂,就曾用該策略。

1968年5月法國學生抗議,蔓延成全國運動。戴高樂1969年訴諸公投,企圖重新控制大局,但賭輸了,公投被否決,戴高樂第二天辭職。

分析指,新任總理勒科爾尼可根據憲法49.3條的強硬手段,不經國會表決,強行通過預算,但幾乎毫無懸念,會隨即觸發反對派在議會發起不信任動議,有可能重蹈前總理巴尼耶的覆轍,導致政府下台。

我們明天繼續《世界觀》,觀世界。

點擊重溫其他集數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