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英特爾殞落

發佈日期: 2025-07-29 19:20
國際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歡迎收看《世界觀》。

美國晶片製造商英特爾,上季度虧損逾29億美元。公司馬上宣布裁員及停建廠房。外界都關注,英特爾會否放棄自設廠房製造晶片的理念,因為這可能標誌美國製造的晶片成為歷史。
 
英特爾上季成績表再次「見紅」,首席執行官陳立武立即出招救亡,包括裁減一成半員工,預計年底前,全球員工規模將縮減至7.5萬人。除了炒人,更令人關注的是陳立武另一個決定,就是叫停興建製造自家晶片的新廠房。
 
英特爾首席執行官陳立武指出︰「我們將根據訂單量擴大產能,並將資金投入與具體里程碑同步推進,而不會提前投入。我們決定不再繼續在德國和波蘭的製造項目。我們將進一步放慢俄亥俄州的建設步伐,以確保我們的支出與市場需求相符。」

英特爾在美國現時仍有三間廠房,分別在亞利桑那、新墨西哥以及俄勒岡州,而在中國上海、成都,越南等地有廠房。是少數仍堅持用自家廠房,而不依靠代工廠生產晶片的公司。由於投資興建晶片廠房越來越昂貴,單是購買專門製造晶片的光刻機,動輒要數十億美元,加上培訓專業人員等費用,不是所有晶片公司都能負擔。

八、九十年代,不少美國科技企業已陸續外判給代工廠生產晶片、記億體等。目前全球主要晶片代工廠集中在亞洲,包括台積電、中芯國際等。台積電是目前規模最大的晶片代工廠,蘋果、Nvidia輝達等美國科企是其主要客戶。這些科企將設計好的晶片交給代工廠大量生產。海外代工廠的崛起,意味美國漸漸失去製造晶片的能力,這項複雜的技術集中在少數亞洲國家及地區。例如台積電較英特爾更快掌握了最新的半導體2納米製程。

英特爾始終沒有「跟大隊」外判晶片製作,除了是該公司傳統外,他們亦深信垂直式管理,即一手包辦晶片的設計及生產較適合科企發展。但事實證明,這套理論已不合時宜。英特爾對「自己晶片自家製」的堅持確實令人敬佩,但這家曾經叱咤一時的晶片公司亦因過分保守,白白錯失智能手機及人工智能的熱潮。

該公司發明的「x86」中央處理器晶片,隨著個人電腦普及,於80至90年代雄霸中央處理器晶片市場,更出現所謂「Wintel」現象,即全球的個人電腦,大部分都是運行微軟的視窗系統Windows,配上英特爾的中央處理器。

在2006年,當時的蘋果行政總裁喬布斯,曾要求英特爾為第一代iPhone研發晶片,但英特爾當時認為,智能手機不會成氣候,難以賺大錢,斷然拒絕,使英特爾失去日漸龐大的手機市場。05年英特爾董事會否決以200億美元收購剛冒起的輝達。但在AI的熱潮下,輝達現時市值已接近4萬億美元。而英特爾的AI晶片,現已難與輝達晶片匹敵。

有近60年歷史的英特爾被視為美製晶片的最後希望,但這家被指「跌落神壇」的科企,似乎不是被代工廠擊敗,而是被墨守成規、拒絕創新的文化所拖垮。

我們明天繼續《世界觀》,觀世界。

點擊重溫其他集數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