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歐盟馮德萊恩再受挫?

發佈日期: 2025-05-19 19:20
國際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歡迎收看《世界觀》。

數年前,全球新冠疫情肆虐之際,歐盟大額採購疫苗,但後來傳出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與藥廠高層當時原來有手機短訊往來,但沒有公開過,引起質疑。最新法院裁決指,歐盟拒絕應記者要求披露短訊的決定不當。

歐盟普通法院院長范德伍德表示:「在案件T-3623,馬蒂納‧史蒂維斯和紐約時報公司訴歐盟委員會,普通法院謹此,第一,廢止歐盟委員會2022-8371 C最終決定,於2022年11月15日實施,根據規章實施規則第4條第1049-2001號,歐洲議會和理事會於2001年5月30日,關於公眾獲取歐盟議會、理事會和委員會的文件,第二,命令委員會支付費用。」

位於盧森堡的歐盟普通法院,近日裁定歐盟委員會拒絕向《紐約時報》記者,提供主席馮德萊恩與輝瑞行政總裁艾伯樂之間手機短訊的決定不當,違反了歐盟法律所規定的良好行政原則。

這宗爭議,要回溯至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各地爭相搶購疫苗期間。

輝瑞行政總裁艾伯樂當時稱:「我們也在研發一種新配方,經過更多大幅改良,可以即開即用。即開即用,這意味著你不需稀釋疫苗,它來到時已稀釋。我們希望該疫苗,我們可儲存兩至三個月,在二至八度正常冷藏下,並在冷凍庫中再儲存兩、三個月,即在零下五十或七十度,共四至六個月。我們相信若成功的話,夏季便會有。」

2021年五月,歐盟與輝瑞和BioNTech落實採購超過十億劑新冠疫苗,是歐盟歷來最大宗疫苗採購合同。不過,其後歐盟被質疑「買貴了」,疫苗一劑大約19歐元,加價前只是大約15歐元。

採購的透明度也受到質疑,傳出馮德萊恩與艾伯樂之間當時原來有手機短訊往來,但沒有公開過。《紐約時報》要求根據資訊公開原則,獲取兩人由2021年一月至2022年五月期間的短訊紀錄,歐盟拒絕提供,《紐約時報》訴諸法律。

歐盟委員會堅稱,短訊和其他「短暫」的電子通訊,不一定構成應保存或公開的有用文件,但歐盟普通法院最新裁決認為,短訊屬於歐盟官方文件,歐盟委員會不能僅僅聲稱沒有持有所要求的文件,便拒絕要求,而是要提供令人信服的理由。

委員會也沒有充分釐清有關短訊是否被刪除,如果已刪除,究竟是有意還是自動刪除?這段期間,馮德萊恩是否換了手機?

分析認為,馮德萊恩在採購疫苗的過程中有雙重角色,可能存在利益衝突,她既是歐盟委員會領導人,也是疫苗談判監督者。雖然疫苗採購爭議無阻她去年連任歐盟委員會主席,但最新裁決有機會對她構成政治打擊。

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表明,歐盟委員會應該尊重裁決,必須立即公開通訊紀錄。關注國際貪污腐敗的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期望裁決能迫使歐盟委員會改變其「對資訊自由的限制態度」,認為這次裁決不僅關乎透明度,還關乎恢復歐盟委員會一直嚴重缺乏的機構問責制。

《紐約時報》歡迎裁決,讚揚是對於歐盟「透明度和問責制的勝利」。歐盟委員會表示仔細研究裁決。它有大約兩個月時間,可以就裁決提出上訴。

我們明日繼續《世界觀》,觀世界。

點擊重溫其他集數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