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德國弱勢總理?

發佈日期: 2025-05-09 19:30
國際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歡迎收看《世界觀》。

德國新總理默茨上任後,首次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同意盡快解決貿易爭端。他又到訪法國和波蘭,強化歐盟的防禦能力和競爭力,但當選總理的過程,就引發外界質疑,默茨未必能完成四年任期。

69歲的默茨正式接替朔爾茨,成為德國總理。外界形容默茨是前總理默克爾的「宿敵」,曾經暫別政壇,到默克爾宣布不尋求連任後,默茨才重返政壇。

德國新任總理默茨表示:「各位,我謙卑接受這個責任,但同時充滿信心及決心。我對新工作充滿期待,亦期待與總理府所有人合作、彼此信任。對我來說,你們不只是職員,你們是同僚。」

默茨主張收緊移民政策,認為只有消除公眾對非法移民的擔憂,才能阻止右翼極端主義崛起。輿論形容默茨推行的,會是更保守的政治路線。

有德國民眾稱:「我不喜歡政府推行政策方向,我認為應歡迎更多移民,而不是遣返他們。這是困難的,我希望不用行到這一步,人們只因出生地不同,而要離開德國。」

外交方面,他認為歐洲應擺脫依賴美國,重建德國的國際地位,重建一個令德國人再次驕傲的德國。

上任後,他隨即出訪法國和波蘭,在首站法國提到,歐洲要應對防務安全等挑戰,德法要加強合作。法國總統馬克龍形容,法德友好關係與歐洲建設都會開啟新一頁,兩國將在各領域加強合作。

不過,默茨今次當選總理只是「驚險」過關,如何團結執政聯盟,似乎是他當前急務。默茨所屬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即基民盟,與姊妹黨基督教社會聯盟、即基社盟,組成的德國聯盟黨,和社民黨組成執政聯盟,在德國聯邦議院630個議席中,佔了208席。

外界最初以為默茨只是按慣例,被提名出任總理,理應輕鬆當選,但在首輪不記名投票中,只獲得310張贊成票,是二次大戰結束以來,德國聯邦議院首次出現這種尷尬情況。

同日舉行第二輪投票,最終通過默茨的總理提名。

一名德國民眾說:「但我相信對他(默茨)是響起警號。」

德國《明鏡》周刊分析認為,今次投票如此曲折,反映默茨在執政聯盟內缺乏「無條件的支持」。英國廣播公司更推測是「分贓不勻」,聯盟內成員不滿不獲任命政府要職,所以在第一輪投票倒戈投反對票,事件令德國政壇再添不確定性。

德國學者雷欣指出:「對默茨來說不是好開始、是開局不順,但也意味其管治派系要嚴守紀律。所有人都知道,紀律是管治是一部分,任何人不能再犯錯,但也可意味這個政府要穩定下來,因為情況隨時有變。」

學者亦認為,雖然首輪投票失利,對執政聯盟是一次挫折,但只要新政府能在秋季之前,在施政方面取得成績,有望彌補今次失利帶來的影響。

我們下星期繼續《世界觀》,觀世界。

點擊重溫其他集數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