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新加坡大選考驗黃循財

發佈日期: 2025-05-02 19:20
國際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歡迎收看《世界觀》。

今年是新加坡建國60周年,當地將於周六舉行國會大選,外界關注在美國挑起關稅戰陰霾下,總理黃循財及「第四代」領導班子,能否帶領長期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在今次大選取得佳績。 

新加坡國務資政李顯龍近日積極落區,為執政人民行動黨拉票之餘,亦帶領競選團隊守住宏茂橋集選區。今次大選焦點之一,是這個集選區首次出現「三角戰」,新加坡統一黨與人民力量黨派出候選人,挑戰李顯龍票倉。

新加坡國務資政李顯龍說:「我們有許多計劃來改善宏茂橋,把大家照顧得更好,年長者能夠安居養老,與子孫共享天倫之樂。」

去年5月15日,本身是新加坡財長的黃循財,接替李顯龍,宣誓成為第四任總理,今次是黃循財首次以人民行動黨秘書長的身份,帶領執政黨迎戰大選。他周四在勞動節集會發言,提到全球關稅戰帶來的衝擊,將會持續一段時間,新加坡必須準備應對經濟不確定性,又強調他的團隊會做得好。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指出:「美國和中國的緊張關係升溫,並且會繼續下去,他們已經陷入貿易戰,彼此關稅高得驚人,這種情況有如進口禁令。面對高關稅你根本無法出口任何貨品,這需要我們政府官員,跟美中兩國建立信任和密切關係。」

工人黨秘書長畢丹星稱:「工人黨為國效勞。」

新加坡主要反對黨工人黨的秘書長畢丹星,亦是阿裕尼集選區候選人,他希望將更多的多元聲音帶入國會,又稱工人黨僅派出26人參選,就算他們全部當選,都未必能夠削弱執政黨的領導地位。

新加坡在重新劃分選區後,數目由2020年大選的31個,增至33個,包括15個單選區、8個四人集選區,餘下10個是五人集選區,國會議席由93席增至97席。所謂集選區選舉制度,是各政黨派出四至五人,其中一人必須來自馬來族、印度族等,以確保少數種族可出選。

新加坡人口約600萬,華人佔七成四,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折合約4,880億美元,《聯合早報》日前發表社論,指消費稅、樓價、外來移民及就業情況等,都是政黨聚焦的民生議題。又稱近年人民行動黨捲入醜聞,例如前交通部長易華仁貪污案,外界關注人民行動黨就算繼續執政,得票率能否超出2020年大選的百分之61.24。

上海社科院有專家指,新加坡作為貿易外向型國家,其發展受惠於全球化,即使美國特朗普政府對多數貿易夥伴,包括新加坡僅徵收一成基準關稅,但看到新加坡對美方徵收關稅感到擔憂。

專家又稱,即使長期執政的人民行動黨仍有優勢,但新加坡近年面對人口老化、成本上升等問題,加上工人黨在上屆大選贏得10席,屬反對黨最佳成績,意味今次大選不僅是黃循財及執政黨的考驗,亦是凝聚民心,應對世界不確定性的機會。

新加坡內政部早前警告,有境外人士利用社交平台假帳號,試圖干預當地大選,並要求Facebook臉書母公司Meta不顯示相關帖文。Meta就稱會配合新加坡調查,加強審查留言有否違規。

我們下星期繼續《世界觀》,觀世界。

點擊重溫其他集數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