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最新至全部


【投資禁令】港府批美國措施無理 有公司憂影響初創資金來源

發佈日期: 2023-08-10 15:00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嚴格限制美國企業與個人投資中國敏感科技,當中包括港澳地區涉及半導體及人工智能等領域。

特區政府強烈反對及不滿有關措施,指會堅決捍衛自身權益。有本地人工智能公司指,美方禁令會影響初創企業的資金來源。有立法會議員就認為,香港政府要研究引入更多內地資本,或設立主權基金自行投資。

特區政府晚上發稿,批評美國接連採取無理針對本港的措施,阻礙和破壞正常投資貿易活動。當局指,美國去年是內地最大貿易夥伴,雙邊商品貿易總額達5.9萬億港元,亦是香港第三大貿易夥伴,貿易額有逾5,000億港元,說明了香港和美國之間有緊密經濟互動,有關措施違反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亦損害美國企業及自身利益,應撤銷相關無理措施。

馮鑫傑三年前有份創立人工智能公司,透過收集行車紀錄儀數據,分析司機駕駛習慣,增加效率及發展無人駕駛。他指這類初創公司,依賴風險投資及私募基金發展,將受到美國禁令影響。

雲視智行創辦人馮鑫傑指出:「如實施禁令後,相信接下來已洽談,或準備洽談的投資都會『泡湯』。未來會否香港的科技公司,除了投資以外,純粹在商業營運上,全世界層面也受到一些限制,或海外生意夥伴避免與香港公司合作。」

他指會考慮加快到大灣區發展。創辦人又指,美國及中國是資金來源的兩大主要市場,原本希望在這兩個國家都有人投資,不過在禁令下唯有二選一,選擇中國市場。

有立法會議員則擔心,禁令影響整個科技行業。

科技創新界議員邱達根表示:「我想間間都會用到AI,變了我做AI或用AI,會否都受禁止?會否有基金,凡是科技便不投資?因為分不到哪間是AI,哪間不是AI。」

他建議香港政府仿效新加坡設立主權基金自行投資,彌補資金缺口,同時引入更多內地資本。

香港美國商會回覆查詢時指,在命令生效前,商界以及公眾可以向政府提供意見,將會尋求方法向美國政府反映行政命令對營商的影響及後果。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