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最新至全部


【醫療室】久咳不癒傷身 對症下藥治本

發佈日期: 2024-01-08 12:44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踏入冬季,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氣管炎、過敏和肺炎等問題都急增,不少人會出現咳嗽。在西醫角度,「咳嗽」是一種徵狀而不是疾病,因此治療重點,不是單純服用止咳藥,而是要尋找病因,對症下藥才可解決問題。

70多歲的陳女士,從小就經常咳嗽,她形容一到冬季就要穿樽領衣服,熱水不離口,以不同方法紓緩咳嗽問題。直至30多年前,陳女士在感染肺癆康復後,咳嗽情況加劇,除了有痰,更會痰中帶血,後來更患上哮喘。

陳女士說:「(曾經)在內地照過、醫過,說是支氣管擴張,慢性支氣管炎,冬天比較敏感些,天氣冷的時候,喉嚨很癢,想咳嗽,我覺得感冒比普通人喘得厲害些。」

人之所以會咳嗽,是氣管受到刺激產生的自我保護反射功能,旨在令氣管內的異物、痰涎和病毒等刺激物排走。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王君玲指出:「我們的聲帶、氣管或是支氣管、肺,如果遇到有任何刺激物、病菌或異物,或是液體,它的感應系統就會刺激我們的不自主神經,令我們的橫膈膜抽搐,腹部肌肉會收緊,聲門就會擴張收縮,然後將異物緊急排出來。」

現時治療咳嗽的藥物,主要是服用非處方咳嗽藥,例如抑制劑和去痰藥,可分別減輕咳嗽衝動和稀釋黏液。

王君玲表示:「他們都是治標不治本的藥物,例如鎮咳藥物,可以減低我們中樞神經對咳嗽的反射,有些藥物可以化痰,將很濃的痰軟化,有些去痰的藥物,令我們的氣管黏膜分泌多些液體,一些很深很濃的痰,容易些從氣管的底部推出來。有些人的咳嗽純粹因為喉嚨痕癢,可以用潤喉的藥物,甚至有些咳嗽純粹是因為敏感,例如鼻水引起倒流而咳嗽,可以用抗敏感的藥物,收了鼻水就可以止咳。」

王醫生提醒,經常有便秘的人士,應減少使用含有可待因成分的藥物。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