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最新至全部
最新至全部
一個月
六個月
一年
最舊至全部
失語症患者需靠言語治療重新學說話 多與家人聊天有助康復
發佈日期: 2023-03-06 12:10



如果突然不能說話,亦聽不明白別人說甚麼,可能是患上失語症。當腦部出現缺損,例如因中風、腦部腫瘤等,都會引致語言表達困難。患者需要靠言語治療,一步一步重新學說話。
本身是事業女強人的Phoebe,兩年多前左腦突然中風,右半身完全不能動,同時患上失語症,影響說話能力。
失語症患者家屬Phoebe姐姐表示:「她不能說出來,不斷地可能重複不是、不是、不是,變相我們要猜,可能不斷猜是哪一種物件,或者是否那個意思。由零開始要全部學習,所以起初就連口型、發音,好像小朋友一樣重新學起。」
失語症大概分為三種,第一種是表達型的失語症,患者可能會錯誤運用詞彙和文法,說話時有些斷續,說不出物件名稱和有書寫困難;第二種是理解型的失語症,無法理解口語表達,聽不明白指令和看不懂文字;最嚴重是全面性失語症,患者無法語言表達和理解,更難與其他人溝通。
港大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劉巨基稱:「其實失語症即是一些負責語言的區域受到損害,因為腦部的血管損傷,可能是血管阻塞或是出血性,令到血流不到應該去的地方,在理解或語言的區域其實在左腦,是一個叫顳葉的位置,亦都在前額葉。如果患者在這些區域受到影響,他們有機會患上失語症。」
要治療失語症,現時主要靠言語治療,幫助患者重新學說話,按患者殘留的語言能力,再度身訂造治療方案。最常見會採用旋律語調治療法,將日常生活用語套用歌曲中,並取代歌詞唱出來。
香港失語症協會創會幹事、註冊言語治療師黎頌謙說:「其實是用音韻方面的旋律,去幫助患者活用右邊腦部細胞和神經,令到非流暢型的失語症患者,可以流暢地說出一些詞彙、短句子,甚至是長句子,令到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說出來。」
言語治療師鼓勵家人可以一起幫患者做訓練,多些與他們談天,有助患者康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