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最新至全部
最新至全部
一個月
六個月
一年
最舊至全部
大動脈撕裂急症甲型患者病發未能兩日內治療 死亡率可達五成
發佈日期: 2021-02-01 15:29



本港每年約有240宗大動脈撕裂的急症,甲型患者在病發後,如果未能在兩日內接受手術治療,死亡率可達五成。
大動脈撕裂康復者袁先生表示:「前後夾攻,感覺很強烈、很痛,心口和腹部的核心肌群突然抽縮的感覺,接著背部也很痛,隨之而然,人開始有些暈厥。」
袁先生確診患有大動脈撕裂,又稱為主動脈剝離,典型症狀是數分鐘劇烈胸口痛和背痛,但部分患者會誤以為是一陣腹痛,甚至因為沒有病徵,結果延誤治療。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教授蕭頌華稱:「患者最痛的時候就是當(大動脈)撕開的瞬間,好像被人撕開或者被人拉開的感覺,有可能痛楚會輕微一些。心臟猝死的情況,病人的數據裡面得知,其實有一個百分比,譬如百分之五的人其實是因為主動脈撕裂。」
有高血壓、肥胖、吸煙等人士較容易出現大動脈撕裂,由於大動脈負責將血液由心臟供應到全身器官,一旦撕裂,全身內臟都受影響。
瑪麗醫院心胸外科顧問醫生陳泰良說:「當它撕裂了之後,血液走去夾層中,相對地血管就會變得薄弱,有一個機會就是血液真的會穿出來,第一會引起大量流血,第二血液有機會壓著心臟,導致心臟沒有空間跳動,病人就會休克,甚至猝死的情況。」
臨床上,大動脈撕裂通常分為甲型及乙型,從心臟延伸出來的升主動脈受影響屬於甲型,必須盡快接受開胸手術,其他位置撕裂就是乙型。
陳泰良醫生表示:「當開了大傷口,我們進行體外循環,變相病人的身體血液靠人工心肺機去供應之後,我們便會阻截這一部分沒有血流到,我們才可以將有病的一節血管剪走,然後用針線將這一節的人工血管縫下去。而有一成機會,病人有些嚴重併發症,包括中風、大型流血、大型感染或者其他不同器官的衰竭,例如腎衰竭或者肝衰竭等不同情況。」
袁先生完成了約三個半小時的手術,一個星期後出院。
袁先生說:「現在傷口癒合得不錯,基本上拉筋是可以的,多些注意血壓,盡量不要令自己的血壓容易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