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最新至全部
最新至全部
一個月
六個月
一年
最舊至全部
醫療:年輕現牙齒鬆脫等症狀 或患侵略性牙周病
發佈日期: 2018-06-04 15:30



若在十多、二十歲便出現牙齒鬆脫、牙齦出血等,有可能患上「侵略性牙周病」,情況嚴重,牙齦等牙周組織大大萎縮,未必可修補。
三十二歲的海明,六年前開始,每逢進食都感覺牙齒酸痛及有些鬆動,刷牙時牙肉更加會出血,求醫後確診患「侵略性牙周病」,而且屬於遺傳性,所以牙周組織對牙菌膜的反應特別大,容易發病。
侵略性牙周病患者海明表示:「當時我不理解,我覺得我飲食上不是出現很大的壞習慣。接下來我還有五十年壽命去活,我那五十年內,如果沒有牙齒,我可以怎樣辦?」
海明現時的牙齦嚴重萎縮,沒足夠牙周組織支撐進行再生治療,只能以特製膠水黏著牙齒,令沒有那麼容易鬆脫。
一般人因為平時口腔護理差,牙菌膜長期積聚在牙周組織導致病變,可能在三十多歲患牙周病。
但「侵略性牙周病」患者多數因遺傳等因素,提早在十多或二十多歲時就發病,估計全港每一百人就有一人患上。
如果病情未去到像海明般嚴重,仍然可以做手術補救。
港大牙醫學院牙周病臨床教授梁惠強表示:「我們會揭開牙肉及缺損,清潔內裡的骯髒東西及細菌,清潔牙腳。牙周病會跟一世,牙周病病友是要接受維護治療,定期求診檢查口腔健康情況、風險指標。」
醫生指,若不想這麼年輕便有牙周病,保持口腔清潔很重要,除了早晚刷牙,牙線及牙縫刷都有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