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最新至全部


醫療:末期腎衰竭患者慎喝水 須聽醫生建議

醫療:末期腎衰竭患者慎喝水 須聽醫生建議

發佈日期: 2015-08-24 15:45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今年夏天特別熱,市民可能會多喝水消暑。不過末期腎衰竭病人喝水分量必須遵照醫生建議,無論喝多了或喝少了都能構成生命危險。

量杯對梁女士來說很重要,她患有先天性腎病,十年前到達末期腎衰竭階段,功能只剩約一成,每天要「洗腎」三次續命,還要學懂計數。她說:「喝了多少水,就要排出多少水才是正常,要登記自己,要寫下多少,喝了多少水,去小便排出多少。」

正常人的腎臟過濾血液能排泄體內產生的廢物及調節水分,再轉變成尿液,排出體外。一般人即使喝兩至三公升水,多餘的都能排走。不過,慢性腎衰竭病人腎功能衰退,每天飲多少水要遵照醫生建議,一般保持在一公升內、即約四杯水,否則水分積聚體內排不走。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葉逸軒表示:「如果喝多了大量水,會容易出現水腫,例如腳腫的情況出現,慢慢水多的時候,會積聚在肺,慢慢會形成肺積水,造成呼吸困難,病人有機會窒息,入院時會令心臟負荷很重,造成心律不正的情況也會有。」

不過,夏天身體容易流失水分,喝水太少,不夠水分供應到腎臟製造尿液,毒素排不走,亦可能引致尿毒症,令腎功能受損。

夏天覺得很口渴,不一定要飲水,醫生建議含一粒冰在口中,有助降溫,令口腔覺得濕潤,紓緩口渴感覺。另外,飲食亦要注意,如果經常吃高鹽分的食物,都會容易口渴。

目前本港約有八千至一萬名末期腎衰竭病人,近一半是由糖尿病引起,其餘原因包括高血壓和遺傳等。醫生建議市民控制血壓及血糖,避免腎功能受損。

如何控制血壓及血糖?

其中一個要點就是留意飲食,例如經常吃高鹽分的食物,血壓容易升高,間接增加對腎臟的負荷。另外體重控制得不好,患糖尿病,血糖過高,都會令腎臟受破壞,造成腎衰竭。

未期腎衰竭病人,進行腎臟移植是唯一根治方法,要輪候多久?

末期腎衰竭病人平均七至十年才等到換屍腎,每年都有一成病人因換不到腎臟而死。即使換了新腎臟,病人之後亦要長期服用抗排斥藥,預防身體產生排斥。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