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最新至全部


醫療︰肩膊移位處理不好 易脫臼需做手術

醫療︰肩膊移位處理不好 易脫臼需做手術

發佈日期: 2015-05-25 15:39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人體最容易脫臼的關節在肩膊,如果輕微移位後不好好處理,有可能會重覆移位,以至脫臼,情況嚴重要做手術。

右邊肩膊脫臼的葉先生做完手術個多月,右手活動幅度慢慢回復,距離完全康復最久可能要六個月,葉先生是欖球員,去年十月在比賽中第一次受傷,他被人壓倒在地時撞傷右肩,當時以為只做物理治療就沒有事,但兩個月後練習中受的傷就要做手術。

葉先生表示︰「要伸手出去,一伸就很痛,完全動不了,與第一次受傷落地是一樣。有種覺得是扯甩肩膊,突然覺得很痛,等慢慢定下來,痛楚維持一段時間。」

肩膊是人體中活動能力最高的關節,韌帶連接著肱骨和肩盂,肱骨的球體直徑是肩盂的四倍,醫生指由於骨頭的接觸面少,是人體最容易脫臼的位置。

有甚麼動作會容易肩膊脫臼? 醫生指最常見的是需要舉手發力的運動容易令肩膊向前脫臼,而另一種常見的是跌倒時用手撐地,通常會向後移位,這種以中年女性較多。

肩膊關節第一次移位後,若不好好保護,九成人會再次移位,甚至脫臼,若每次移位不算嚴重,病人未必會感到十分痛楚,但香港大學名譽臨床助理教授劉成基指演變成慣性脫臼就更難處理︰「韌帶鬆了、骨變形,控制關節的肌肉亦相對弱,因為每次脫位,神經反射會令肌肉萎縮,令它越來越鬆,放好又會再甩,因為骨頭已經變形,保護不了關節,這些病人做完復位、保護好後要再考慮手術,而這些手術是複雜很多的。」

做完手術後首六星期,病人的肩關節會較僵硬,要慢慢做鍛鍊回復活動幅度,之後仍要繼續覆診,約半年左右能完全康復。

有甚麼人會特別容易脫臼?

經常做衝撞性運動,固然機會較大,不過如果天生堅韌帶較鬆,關節都會較易移位。做一些動作可以測試到。

例如伸直手,手心向上,將手指公壓向手腕,越壓得低,代表韌帶越鬆。

若然真的輕微移位,應該怎樣做? 當然要看醫生,輕微的關節移位不需要做手術,食止痛藥,做物理治療,有需要再用埋手掛保護。

有些人以為關節不順,想舉啞鈴增強肌肉鞏固關節,這個做法是錯,未完全康復前都要避免拿重物。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