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最新至全部


醫療室|身高主靠遺傳 矮小症要打激素

發佈日期: 2025-05-12 12:15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小朋友長得高不高,主要都是受遺傳基因影響,但有部分小朋友可能因患上矮小症而影響身高,需要定期注射生長激素,來刺激骨骼生長。

今年9歲的曦兒,從上幼稚園開始,媽媽就發覺她一直比同班同學矮一大截。

曦兒媽媽伍女士稱:「學校老師都發現她沒有長高,老師自然會覺得我是否沒有給她吃,或是虐待。那時學校老師要我帶飯到幼稚園,老師餵飯,老師以為我不給她吃。老師餵完兩天後,他覺得好像沒有甚麼問題。」

直至兩年前,曦兒檢查後發現,每年身高增長只有3厘米,較4歲至9歲兒童每年的身高增長,應介乎4至6厘米的標準為低,幾經檢查後,醫生診斷曦兒為突發性矮小症。

兒科專科醫生徐梓筠指出:「突發性矮小症在醫學上,有些人覺得是單一診斷,沒有原因找到,但有些醫學團體就覺得,譬如家族遺傳的矮小,或生長發育遲緩的矮小,都歸納為突發性矮小症其中一類。」

針對曦兒的情況,醫生建議注射生長激素。現時,若確診為生長激素缺乏症、突發性矮小症、特納氏綜合症等所導致的身材矮小,才可使用生長激素,同時使用時亦有年齡限制。

徐梓筠說:「要在生長板未閉合前才有效果,生長板何時閉合,通常是發育中後期,女生是14歲,男生是16歲,一般來說生長板都差不多閉合,或是完全閉合。如果過了這歲數後才用,預計是沒有甚麼效果。」

醫生指出,一般來說,人的身高約有百分之70至80是受遺傳基因所影響,餘下跟後天因素同生活習慣有關,只要有充足睡眠、均衡營養及適當運動,便能促進骨骼生長。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