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

全部

時間:

最新至全部


乒乓港隊代表蘇慧音盼克服傷勢再戰球場

發佈日期: 2024-08-18 05:15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乒乓港隊在巴黎奧運爭取佳績期間,蘇慧音用另一方式為香港乒乓球壇作出貢獻。

東京奧運乒乓女團銅牌得主蘇慧音表示:「參與這(突破恒常界限)計劃,與中學生分享和打球,主要想把運動生涯經驗或想法,分享給中學生,我很享受教導年輕一輩,運動教會我很多生活態度,包括遇到挫敗時,有不放棄精神,怎樣用正面態度面對失敗,教導他們打乒乓是很有趣事情,但更令我有成功感或開心的,是教導他們那種運動精神和態度。」

26歲的蘇慧音,三年前帶傷出戰東京奧運,與李皓晴、杜凱琹聯手,為港隊歷史性奪乒乓女團銅牌,但右手傷患一直纏繞至今,最終無緣巴黎奧運,她抱住不放棄的運動精神,希望找到治療方法,盡快重返球場。

東京奧運乒乓女團銅牌得主蘇慧音表示:「這位置內神經,這組肌肉不受控,(前臂)這一組和(上臂)這一組,拿起球拍打球時,手臂會不自覺扭在一起和僵硬,正常可能這樣打球,但我打球時,手臂會突然扭曲,(傷患)學名叫「肌張力失調」,不太清楚甚麼原因造成。首次出現應該在2019年底,一開始沒意識到這傷患嚴重性,到(東京)奧運前約半年,才意識到這真是傷患,並非一開始以為控制不了,以為是過勞現象。當時大家都未接觸過這傷患,有一刻是害怕的,目前這傷患沒有很明確治療方式,應該指根據過往案例,都沒有很明確治療方式,所以處於不斷嘗試階段,一直會想像手臂完全康復,上場拼搏、去贏,去大叫的那種場景,自己都會想像,只要我可以投入訓練,真的可恢復,就有信心(參加亞運、奧運),未到完全拿不起球拍那刻,都不會捨得放下球拍,一直抱著這種態度,沒考慮太多未來事情,就是能打就打,打不了球再算。」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