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致傷健共融 坐地輕排球怎樣玩

已複製連結
打排球除了站著打,坐著打一樣可以。輕排球容許健全人士和肢體殘疾人士一起作賽,達致共融。
香港前排球代表梁家文,2018年聯同團隊,將輕排球和坐式硬排球結合,變成「坐地輕排球」,讓肢體殘疾人士也能感受打排球的樂趣,並從中得到鍛鍊。
香港前排球代表梁家文表示:「場地大小是羽毛球場,但比一般羽毛球場小,每邊6米乘5米,他們全程要坐在地上進行。一邊為六人落場,有四名是殘疾人士,有兩位是健全人士,打法是每球容許一次彈地。跟其他運動不同,他們坐輪椅玩,他們今次要坐在地上玩,推動(身體)是用雙手,相對輪椅(運動),阻力會更大。利用整個身體重量移動,幫到他們心肺功能,亦都幫到他們做運動的樂趣。另一樣是上肢的能力,前臂力量一定有所改善。」
輕排球的重量為120至140克,球速較傳統硬排球慢,玩起來更安全及更容易上手。
香港輕(氣)排球總會主席謝鋒表示:「輕排球的物料較軟和手部不會疼痛,是高強度的海綿,特別適合長者和兒童。這運動有三個價值,一是健身性,第二是娛樂性,以及競技性。」
患有小兒麻痺的鍾錦樹認為,「坐地輕排球」可令他拋開容易受傷的顧慮,並在過程中突破自我、打出自信。
學員鍾錦樹表示:「我們最初玩很多運動都擔心自己跌倒,所以不敢玩,以及很容易受傷,但輕排球坐在地上,跌倒亦有限。雖然坐在地上打,但都很刺激。教練教我們怎樣移動、移步,打起上來自己投入當中,以及鍛鍊我們身體靈活性。估不到自己都能做到這些動作,所以能提升自己信心。大家玩得自在點,不用顧慮太多。」
華青體育會主攻手黃興義,跟一班肢體殘疾人士打排球亦有所體會。
華青體育會主攻手黃興義表示:「很佩服他們只能用手,因為利用雙手移動及打球,都難以掌握。接觸了他們後,發覺原來他們身體有殘缺,但身心方面都很健康、很開朗,願意接觸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