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

全部

時間:

最新至全部


龍舟專輯:裝備及龍舟設計

發佈日期: 2022-09-18 05:15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很多人端午節才會想起扒龍舟,其實香港有一班消防員,一邊工作,一邊視扒龍舟為娛樂,而且在不同比賽取得好成績。我們會一連三集跟大家介紹,扒龍舟的基本功和他們的故事。

這支龍舟隊由一班港島西區消防員組成,08年成立。近年在本地以至國際屢獲佳績,包括今年的香港龍舟錦標賽,他們在小龍200米賽事,連奪男子隊40歲以上和50歲以上組別冠軍。吳SIR服務消防十多年,扒龍舟亦十多年,交給他講解一下裝備。

港島西區消防龍舟隊隊長吳永熙表示:「首先說龍舟槳,主要的物料,大多使用碳纖維,因為其重量較輕,以及有國際認證,它的闊度不會超過十八厘米。根據我們的身高,可以調校槳的長度,由115厘米至130厘米。這個坐墊就是當我們坐在龍舟上,令我們下盤較穩定,防止我們在船身滑倒。這個助浮衣就是,防止我們有任何事故而跌進水裡,可以保障我們的生命。」

袁總隊目就入職消防26年,有份與數位前輩凝聚更多同事參與,組織參加更多本地及海外比賽,成為本地強隊之一。在坪洲土生土長的他,自小接觸龍舟運動,對大、中、小龍也很熟悉。

港島西區消防龍舟隊成員袁安忠表示:「都是有龍頭、龍尾,龍頭位置通常都有鼓手,負責發號司令,比賽時的節奏、槳頻,船尾就會有舵手,負責掌舵,較容易負責船的方向。扒龍舟的人數,香港較多元化,傳統的木龍,有大龍和中龍,大龍約有48至52位扒手,中龍則有18至22位。香港另外普遍公開接受讓人報名比賽的,那些叫標準龍,大部分由纖維造成。如果用作比賽的龍舟,主要簡單為主,因為想將重量、速度提升得最快,以便增加比賽觀賞性。」

香港較為靜水的區域,也是練習的好地方,例如香港仔避風塘、青衣沿岸等。下集會介紹扒龍舟的基本動作和好處。

無綫新聞 TVB News